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Google希望开发者能够在托管于Google云中的Kubernetes容器中构建更多的应用。
为此,Google今天推出了一系列名为Google Cloud Code的新插件,让使用集成开发环境构建的应用(如IntelliJ和Visual Studio Code)更容易被部署到Kubernetes中。
诸如IntelliJ和Visual Studio Code之类的IDE是用于编写应用代码最流行的工具,Google也坦言不太可能很快就改变这一情况。但使用IDE可能是很麻烦的,因为其设计目的是编写“本地应用”而不是云托管应用,而本地和云环境存在很多差异,这可能导致使用IDE构建云应用的时候会出现各种错误。
Google产品经理Sean McBrean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解释说,Cloud Code的目的是要消除这些错误。
McBrean写道:“Cloud Code扩展了VS Code和IntelliJ,将IDE的所有功能和便利性带入了开发云原生Kubernetes应用的过程中。借助Google的命令行容器工具,如Skaffold和Jiband Kubectl,Cloud Code让你在构建项目的时候可以持续提供反馈,将本地编辑-编译-调试这个循环扩展到任何本地或远程Kubernetes环境中。”
McBrean解释说,有很多新概念是需要那些不熟悉Kubernetes的开发者去理解的。Cloud Code通过提供大量Kubernetes部署样本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样本是针对调试、构建和部署应用进行预配置的,让开发者无需担心应用程序的初始设置和配置。
此外,Cloud Code让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将Google的API与他们的应用进行集成,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Maps等Google的服务。而且与Cloud DevOps服务(如Cloud Build和Stackdriver)的进一步集成也包含在内。
“例如,一旦你的代码准备好部署,只需提交请求,就会触发Cloud Build自动构建、测试和部署你的应用,”McBrean说。
Constellati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副总裁Holger Mueller表示:“为了吸引开发者,厂商们要么让变得更加高效,要么让开发者可以使用他们自己喜欢的工具,而Google通过使用面向Google Cloud代码的IntelliJ和VSCode插件同时做到了这两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