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阿里云逐渐从一家单纯的云基础设施提供商,到今天变成云的智能化提供商:从大数据、AI、IoT到协同办公,以及今后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平台。
他表示,“阿里巴巴走过十年,一步步走到今天。未来的十年,我认为是整个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阿里云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关键的十年。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数字经济的大时代。”
张建锋表示,阿里云拥有云计算、大数据、智联网、移动协同办公等四大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客户带来了全方位技术产品和服务。
“今天外面有非常多的云计算,非常多的大脑,还有非常多的中台,无一例外,在中国,阿里巴巴都是这些创新的发源地。”张建锋还表示。
这番话也体现阿里云的核心优势不仅仅是庞大的云化基础设施,更是在城市级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具备“造风者”的能力。
当日,张建锋宣布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第一款AI推理芯片含光800,其推理性能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同一时间,基于该芯片的AI云服务通过阿里云对外服务,性价比提升100%。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早投入研发云计算的公司,通过自研的飞天系统能管理超过10万台服务器的公共云,是中国唯一具有如此技术能力的公司。
2016年,阿里云联合杭州市政府发布了首个城市大脑。如今,城市已在全球23个城市落地,覆盖了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个领域。
阿里云拥有双中台以及智联网AIoT的技术能力。双中台可以实现各业务之间的贯通,而智联网AloT则是为了更好应对万物智联的时代。
此外,阿里巴巴还通过以钉钉为代表的平台帮助一千万企业实现组织的在线化和移动化。张建锋表示钉钉的移动化办公、协同能力,正在从消费领域进入生产、管理等领域,这也是一个新的巨大变革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巴巴集团正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以推动AI驱动增长。该公司云计算部门本周在马来西亚启用第三个数据中心,并计划10月在菲律宾开设第二个数据中心。阿里云还在新加坡设立全球能力中心,帮助超过5000家企业和10万名开发者使用先进AI模型。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将在全球多个地区加速云网络建设,承诺在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530亿美元。
Unbabel团队开发的TOWER+模型系列实现了翻译专业性与通用AI能力的完美平衡。通过创新的四步训练方法,即使2B参数的小模型也能在翻译质量上匹敌70B大模型,同时具备出色的对话和指令跟随能力。研究还创建了IF-MT基准来评估复杂翻译场景下的综合能力,为AI模型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正在探索自然发育的生物大脑与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异同。如今,实验室培养的生物类器官大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复杂性。科学家使用干细胞培养出梨形大脑类器官,这些类器官甚至能够自主生长出眼睛。研究人员通过探索视觉与智能的关系,以及大脑-眼部缩放关系,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启发。
莫斯科科学家开发出"听众机制"训练方法,解决AI视觉偏好判断中推理不一致问题。通过让两个AI模型相互"对话"验证推理过程,新方法在ImageReward基准上达到67.4%准确率,并在现代图像数据集上显著提升泛化能力,为开发更可靠可解释的AI系统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