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路易·巴斯德的名言在如今的科技竞争环境下显得应时应景。近期ChatGPT开发企业 OpenAI 向中国用户发出通知,宣布将从 7 月 9 日起停止对受限地区提供 API 服务。此消息一出如一石子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诸多疑虑。
API 断供疑云引发外界众多猜测
OpenAI在给我国用户的信中指出,“我们的数据显示,您的组织来自OpenAI目前不支持的地区的API流量”。究其原因在于美国财政部今年6月22日发布一份规则草案,要求对美国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些投资进行监管,禁止或要求限制我国大陆地区在AI和其他技术领域的投资。OpenAI 作为美国的AI公司,需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被动举措。
然而值得注意的另一个信息则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3日,OpenAI宣布退役的美国陆军将军Paul M. Nakasone(保罗·中曾根)将加入公司董事会。OpenAI在官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曾根先生的见解将有助于OpenAI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加强网络安全,快速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中曾根是网络安全、技术进步和全球网络防御领域的顶尖专家。在陆军军官生涯中,他为美国网络司令部的成立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是美国网络司令部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还曾领导国家安全局,负责保护美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并提升该国的网络防御能力。他曾在美国陆军各级担任过指挥官和参谋职务,并被派往美国、韩国、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精锐网络部队。外接纷纷猜测OpenAI终止向我国等国家提供API服务,或与新上任的这名新董事有这着米写的关联。
造成重大影响或是倒逼“补短板”
数据显示,目前 OpenAI 的 API 已向全球 161 个国家和地区开放,我国却不在其列。 长期以来部分中国企业通过 VPN 等方式绕过限制使用其 API,如今 OpenAI 正式“封禁”,无疑是对这种灰色地带带来沉重打击。
OpenAI 的“断供”对那些高度依赖其技术的企业,特别是众多以 OpenAI API 为基础进行“套壳”创业的公司业务无疑是当头一棒。 这些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过度依赖 OpenAI 的技术支持,一旦“断供”成为现实,其业务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OpenAI 的“断供”也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底层技术,特别是大模型领域,与欧美国家仍存在着巨大差距。OpenAI 此举无疑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然而危中有机,正如福楼拜所说,“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OpenAI 的“断供”,虽然给部分国内企业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也可能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倒逼我国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 OpenAI 的“断供”,内国大模型企业也迅速做出反应,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用户迁移至国产大模型平台。
腾讯云宣布将为新迁移企业用户免费赠送 1 亿腾讯混元大模型 tokens,并提供免费专属迁移工具和服务。
阿里云百炼则宣布为中国开发者提供 2200 万免费 tokens 和专属迁移服务,其通义千问 GPT4 级主力模型 Qwen-plus 在阿里云百炼上的调用价格仅为 GPT-4 的 50 分之一。
百度智能云千帆则推出大模型“普惠计划”,文心旗舰模型首次免费使用,并会赠送 ERNIE 3.5 旗舰模型 5000 万 Tokens 包,主力模型 ERNIE Speed/ERNIE Lite 和轻量模型 ERNIE Tiny 持续免费使用。
智谱AI推出OpenAI API用户特别搬家计划,该计划为开发者提供1.5亿Token(5000万GLM-4 + 1亿GLM-4-Air),从OpenAI到GLM的系列迁移培训,为高用量客户提供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Token赠送计划(不设上限)。
这些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展现了我国科技企业在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底气。
OpenAI 的“断供”事件或许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能否化解危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OpenAI 的“断供”,或许正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