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系统从独立模型向自主、代理式系统转型,对信任、透明度和风险感知设计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这些由大语言模型(LLM)和多代理编排技术驱动的智能代理,正越来越多地做出影响企业、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决策。然而,我们不能假定这些系统的可信度:它必须在系统层面进行设计、测量和持续强化,而不仅仅是模型层面。
AI可信度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是模型供应链透明度——一个允许企业评估和验证复杂系统中使用的AI组件的来源、安全性和一致性的框架。如果无法清晰了解AI模型是如何构建、训练和部署的,就几乎不可能对系统需求进行风险分析。本文探讨了模型供应链透明度为何至关重要,它如何支持代理式AI中的风险对齐,以及设计可信AI生态系统的最佳实践。
AI供应链日益增长的复杂性
现代AI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模型、API和组件(包括外部数据源和工具)组成。这种复杂性引入了新的风险因素,包括:
这些挑战凸显了模型供应链透明度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行业需要标准化AI供应链可见性,确保模型在构建时考虑了问责制和风险对齐。
为什么风险分析对代理式AI至关重要
与传统AI模型按要求提供输出不同,代理式AI系统基于高级目标自主行动。这种从反应式到主动式AI的转变要求新的风险评估方法。部署多代理编排和函数调用框架的企业必须评估:
风险对齐的AI系统不仅简单地执行功能——它理解自己的局限性,沟通不确定性,并在必要时允许人类监督。
提升AI系统可信度的最佳实践
为确保AI系统可信,企业必须在AI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嵌入安全措施。以下最佳实践可提供帮助:
通过整合这些实践,企业可以主动设计信任机制,而非在部署后补救安全功能。从已建立的实施模式来看(例如ThoughtWorks的Martin Fowler和Bharani Subramaniam的《构建生成式AI产品的新兴模式》),在未来几年中,将信任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并采用相关最佳实践,对于在企业规模成功部署AI而言,将会变得愈发重要。
结论:信任是系统级重要任务
随着AI从模型向系统过渡,企业必须采用整体方法来处理信任和透明度。这需要:
归根结底,信任不是功能,而是基础。为了确保AI系统安全、有效并与人类价值观对齐,我们必须在每个层面为信任展开设计——从数据和模型到决策和部署。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