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青岛郎锐 来源:yesky 2007年10月22日
关键字:
最后,为更清楚展示HOOK技术在VC编程中的应用,给出一个有关鼠标钩子使用的简单示例。在钩子设置时采用的是全局钩子。下面就对鼠标钩子的安装、使用以及卸载等过程的实现进行讲述:
由于本例程需要使用全局钩子,因此首先构造全局钩子的载体--动态链接库。考虑到 Win32 DLL与Win16 DLL存在的差别,在Win32环境下要在多个进程间共享数据,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将待共享的数据提取到一个独立的数据段,并通过def文件将其属性设置为读写共享:
#pragma data_seg("TestData") HWND glhPrevTarWnd=NULL; // 窗口句柄 HWND glhHook=NULL; // 鼠标钩子句柄 HINSTANCE glhInstance=NULL; // DLL实例句柄 #pragma data_seg() …… SECTIONS // def文件中将数据段TestData设置为读写共享 TestData READ WRITE SHARED |
在安装全局鼠标钩子时使用函数SetWindowsHookEx(),并设定鼠标钩子的处理函数为MouseProc(),安装函数返回的钩子句柄保存于变量glhHook中:
void StartHook(HWND hWnd) { …… glhHook=(HWND)SetWindowsHookEx(WH_MOUSE,MouseProc,glhInstance,0); } |
鼠标钩子安装好后,在移动、点击鼠标时将会发出鼠标消息,这些消息均经过消息处理函数MouseProc()的拦截处理。在此,每当捕获到系统各线程发出的任何鼠标消息后首先获取当前鼠标所在位置下的窗口句柄,并进一步通过GetWindowText()函数获取到窗口标题。在处理函数完成后,通过CallNextHookEx()函数将事件传递到钩子列表中的下一个钩子处理函数:
LRESULT WINAPI MouseProc(int nCode,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LPMOUSEHOOKSTRUCT pMouseHook=(MOUSEHOOKSTRUCT FAR *) lParam; if(nCode>=0) { HWND glhTargetWnd=pMouseHook->hwnd; //取目标窗口句柄 HWND ParentWnd=glhTargetWnd; while(ParentWnd !=NULL) { glhTargetWnd=ParentWnd; //取应用程序主窗口句柄 ParentWnd=GetParent(glhTargetWnd); } if(glhTargetWnd!=glhPrevTarWnd) { char szCaption[100]; //取目标窗口标题 GetWindowText(glhTargetWnd,szCaption,100); …… } } //继续传递消息 return CallNextHookEx((HHOOK)glhHook,nCode,wParam,lParam); } |
最后,调用UnhookWindowsHookEx()函数完成对钩子的卸载:
void StopHook() { …… UnhookWindowsHookEx((HHOOK)glhHook); } |
现在完成的是鼠标钩子的动态链接库,经过编译后需要经应用程序的调用才能实现对当前系统下各线程间鼠标消息的拦截处理。这部分同普通动态链接库的使用没有任何区别,在将其加载到进程后,首先调用动态链接库的StartHook()函数安装好钩子,此时即可对系统下的鼠标消息实施拦截处理,在动态链接库被卸载即终止鼠标钩子时通过动态链接库中的StopHook()函数卸载鼠标钩子。
经上述编程,在安装好鼠标钩子后,鼠标在移动到系统任意窗口上时,马上就会通过对鼠标消息的拦截处理而获取到当前窗口的标题。实验证明此鼠标钩子的安装、使用和卸载过程是正确的。
小结
钩子,尤其是系统钩子具有相当强大的功能,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对几乎所有的Windows系统消息和事件进行拦截处理。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监控系统对进程外消息的监控处理。本文只对钩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一般的使用方法做了简要的探讨,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在本文所述代码基础之上用类似的方法实现对诸如键盘钩子、外壳钩子等其他类型钩子的安装与使用。本文所述代码在Windows 98下由Microsoft Visual C++ 6.0编译通过。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