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移动时代,由于社交依赖、时间碎片以及场景变化使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增大。为了探讨如何满足用户新需求,在5月5日召开的第6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腾讯“下一代移动生活”主题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了《手机浏览器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手机浏览器作为信息获取主要渠道,其未来发展必须与用户获取信息的特征紧密相连,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比用户更早的知道用户想要的信息。
《白皮书》称,移动互联网把用户的每个碎片化时间都已填满,人们在不同场景都可以进行信息的获取,而同时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更加自发性和个体化,这使用户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人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获得更多信息”,而是“我想获得什么信息”和“什么信息真有用”。
针对信息过载,QQ浏览器首席产品架构师叶骏站在人与信息关系的角度上,首度在业界引入“熵”的概念来呈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紊乱状况。叶骏表示,熵是信息总量与信息价值的比值,熵值越低代表用户获取的信息更具有价值。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多终端、多入口、多社交”的信息获取状况,信息总量变得无法估量,下一代浏览器应该提高信息价值从而降低熵值。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赵曙光认为,“面对信息过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给不同的人发出个性化的、不同的搜索结果,成为下一代浏览器有效的降熵之道”,在他看来,QQ浏览器背靠腾讯大生态系统,有着天然的大数据资源和社交化基础、庞大的活跃用户以及用户活动行为需求数据,具备为用户定制个性化内容的独有优势。
《白皮书》认为, QQ浏览器借助天然的统一账号优势,及腾讯15年的数据积累,可以更好打通与社交相关信息,并从衣食住行全方位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此外,基于用户多元化、多维度的信息需求,QQ浏览器通过搭建轻应用平台,解决诸多长尾Web App的信息冗余问题。而其强大的X5内核和精准的push技术,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动态匹配用户情景,有效实现降熵。
《白皮书》最后提到,想要达到手机浏览器质的飞跃,就必须转变手机浏览器的架构理念:从用户主动获取信息,转变为让信息主动追赶用户。叶骏表示,按照用户的需求筛选整合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精准呈现到用户眼前,先一步用户所想,给用户所需,成为QQ浏览器开启“让信息追赶用户时代”的使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推出类似苹果私有云计算的新平台,让用户在享受先进AI功能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该平台将复杂AI请求转移到云端处理,确保敏感数据仅用户可见,连谷歌也无法访问。随着AI工具需要更强计算能力,这一方案平衡了隐私保护与性能需求。Pixel 10手机将获得更智能的Magic Cue建议和更多语言的录音转录功能。
腾讯研究团队提出GCPO算法,通过引入"黄金答案"解决小型语言模型推理能力不足问题。当传统对比学习失效时,该方法为模型提供正确示例指导,在多个数学推理基准上取得25%-54%的性能提升,为小型模型突破能力边界提供了新思路。
OpenAI宣布推出GPT-5的首个重大升级版本GPT-5.1,包含Instant和Thinking两个变体。新模型在对话风格上更加自然温暖,具备自适应推理能力,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调整思考深度。GPT-5.1提供八种个性化对话模式供用户选择,减少专业术语使用,提升易理解性。该升级旨在解决GPT-5发布后用户反馈的不足,将逐步向订阅用户推出。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MUSE框架,首次实现AI助手的经验学习与自我进化能力。MUSE采用三层记忆架构,通过"计划-执行-反思-记忆"循环,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在TAC基准测试中,MUSE创造性地达到51.78%成功率,成为首个突破50%大关的系统,标志着AI助手从静态工具向智能伙伴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