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图/文:姜玮玮):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模式是分段计费,由各个路段的承建方收取相应费用。然而,由于不同路段承建方也不尽相同,产生了长久以来困扰出行者的问题:在一次经过多个承建方收费站的时候会遇到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不是有办法能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6月3日是2014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开展的第一天。在主题为“在物联网标准化创新论坛”中,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发表了“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的演讲。他表示RFID射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速公路收费乱、路径无法辨识的问题。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 讲解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
射频识别(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简单来说,RFID技术是将无线电信号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仓库中追踪药品的位置。将识别卡附于牲畜、野生动物上,方便对牲畜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指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也能够检测野生动物的群体数量等等。
丁丰其介绍道,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通过升级收费软件、车道读写器,在多义性路段上安装电子路标,以及更换复合通行卡等技术,不仅实现了单向标识系统:车辆在进入高速公路网之后,途径路径标识的时候路径信息被记录下来,用于驶出高速公路网的时候统计计算收费数据。很明显,这样能够大大改善收费混乱的问题。此外,华虹集成电路公司也按照用户不断上升的需求研发了双向标识系统,使车辆不仅可以下载路径点的数据,也能够上传相关的数据用于检测与记录。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实现原理图
使用RFID射频技术联网收费成功改善了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状况,为我们广大出行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在今后物联网不断发展的浪潮中,RFID射频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还会不断更新。使其不仅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更可以检测行驶汽车的车况、车流量等等,最终实现智慧交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