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图/文:姜玮玮):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模式是分段计费,由各个路段的承建方收取相应费用。然而,由于不同路段承建方也不尽相同,产生了长久以来困扰出行者的问题:在一次经过多个承建方收费站的时候会遇到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不是有办法能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6月3日是2014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开展的第一天。在主题为“在物联网标准化创新论坛”中,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发表了“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的演讲。他表示RFID射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速公路收费乱、路径无法辨识的问题。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 讲解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
射频识别(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简单来说,RFID技术是将无线电信号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仓库中追踪药品的位置。将识别卡附于牲畜、野生动物上,方便对牲畜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指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也能够检测野生动物的群体数量等等。
丁丰其介绍道,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通过升级收费软件、车道读写器,在多义性路段上安装电子路标,以及更换复合通行卡等技术,不仅实现了单向标识系统:车辆在进入高速公路网之后,途径路径标识的时候路径信息被记录下来,用于驶出高速公路网的时候统计计算收费数据。很明显,这样能够大大改善收费混乱的问题。此外,华虹集成电路公司也按照用户不断上升的需求研发了双向标识系统,使车辆不仅可以下载路径点的数据,也能够上传相关的数据用于检测与记录。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实现原理图
使用RFID射频技术联网收费成功改善了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状况,为我们广大出行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在今后物联网不断发展的浪潮中,RFID射频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还会不断更新。使其不仅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更可以检测行驶汽车的车况、车流量等等,最终实现智慧交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宣布未来四年将在阿联酋投资152亿美元,包括首次向该国运输最先进的英伟达GPU芯片。美国已授权微软向阿联酋出口英伟达芯片,使该国成为美国出口管制外交的试验场和地区AI影响力锚点。这笔投资包括2023年以来的73亿美元支出和2026-2029年的79亿美元计划投入,涵盖数据中心建设、人才培训和AI基础设施扩展,目标到2027年培训100万当地居民。
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AEdit方法,使用稀疏自编码器实现精确的AI图像编辑控制。该技术能像调节音量一样精确控制编辑强度,实现从微笑到大笑的连续调节,同时确保编辑的高度解耦性,避免意外修改其他图像元素。方法具有出色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多个AI图像生成平台,为图像编辑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OpenAI与亚马逊云服务签署七年380亿美元协议,在微软Azure之外增加另一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AI计算需求。该协议将让OpenAI立即获得AWS EC2 UltraServers访问权限,计算能力将在未来七年内扩展至数千万个CPU。AWS还将为OpenAI构建基于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定制基础设施。尽管签署了这一大额协议,OpenAI仍将继续依赖微软Azure作为其主要云计算合作伙伴。
Code4Me V2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的开源AI编程助手平台,专为学术研究设计。它解决了商业AI编程工具透明度不足、无法获取交互数据的问题,提供了模块化架构和完整的数据收集框架。该工具性能可媲美商业产品,代码补全延迟仅186.31毫秒,同时支持内联补全和聊天功能。通过透明、可控制、可扩展的设计,为AI辅助编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