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图/文:姜玮玮):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模式是分段计费,由各个路段的承建方收取相应费用。然而,由于不同路段承建方也不尽相同,产生了长久以来困扰出行者的问题:在一次经过多个承建方收费站的时候会遇到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不是有办法能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6月3日是2014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开展的第一天。在主题为“在物联网标准化创新论坛”中,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发表了“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的演讲。他表示RFID射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速公路收费乱、路径无法辨识的问题。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丁丰其 讲解RFID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径标识系统中的深层应用
射频识别(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简单来说,RFID技术是将无线电信号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仓库中追踪药品的位置。将识别卡附于牲畜、野生动物上,方便对牲畜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指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也能够检测野生动物的群体数量等等。
丁丰其介绍道,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通过升级收费软件、车道读写器,在多义性路段上安装电子路标,以及更换复合通行卡等技术,不仅实现了单向标识系统:车辆在进入高速公路网之后,途径路径标识的时候路径信息被记录下来,用于驶出高速公路网的时候统计计算收费数据。很明显,这样能够大大改善收费混乱的问题。此外,华虹集成电路公司也按照用户不断上升的需求研发了双向标识系统,使车辆不仅可以下载路径点的数据,也能够上传相关的数据用于检测与记录。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实现原理图
使用RFID射频技术联网收费成功改善了收费混乱、难以分辨实际路径与收费标准的状况,为我们广大出行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在今后物联网不断发展的浪潮中,RFID射频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还会不断更新。使其不仅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更可以检测行驶汽车的车况、车流量等等,最终实现智慧交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的最新应用展示了其在日常办公场景中的强大能力。用户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截图操作,让AI智能识别和提取图像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并自动创建相应的日历事件。这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日程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代表了AI技术在实用性和智能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ZeCO技术,通过创新的All-Scan通信机制解决了分布式AI系统处理超长文本时的通信瓶颈问题。在256台机器上测试时,ZeCO比现有最先进方法快60%,通信时间快4倍,实现了接近理论最优的性能,为超长文本AI应用开辟了新可能。
最新调查显示,91%的AI用户都有首选的聊天机器人工具。其中ChatGPT以28%的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谷歌Gemini(23%)、Meta AI和亚马逊Alexa(各18%)、苹果Siri(16%)。用户主要将这些AI工具用于撰写邮件、研究感兴趣话题和管理待办事项。报告指出,61%的美国人在过去半年内使用过AI,19%的人每天都在使用。
耶鲁大学团队首创AI论文审稿基准测试系统LIMITGEN,通过人工植入缺陷和真实审稿数据两套测试集,系统评估大语言模型识别科学论文局限性的能力。结果显示AI审稿准确率约52%,远低于人类专家的86%,但检索增强技术和多智能体协作显著提升了性能,为AI辅助学术评议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