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国外科技媒体PhoneArena日前发文对谷歌近年来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体化”使用体验已经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尤其对于那些拥有多条产品线的厂商来说,都在致力于为旗下的手机、平板和PC等产品的用户打造更为统一的使用体验。谷歌也不例外,只不过该公司“一体化”体验战略的出发点是Android手机而已。
实际上,第一个采用“一体化”战略的是开源厂商Canonical,该公司在2012年发布了Ubuntu桌面系统,随后又在2013年发布了Ubuntu手机操作系统,从而将该系统的覆盖领域从PC扩至手机和平板。尽管将智能手机、平板、PC和电视等设备整合到一个平台中的创意由来已久,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厂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但不管如何,Ubuntu算是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微软在Canonical之后公布了自己的“一体化”战略,当时该战略还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微软希望能够通过全新的Metro UI(如今的Modern UI)来统一旗下的所有设备,这一设计语言随后也成为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的“共同核心”。不过,Modern UI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到现在还有许多批评之声,尤其是在其出现在桌面端时更是被广为吐槽。与此同时,为了营造统一的应用生态系统,微软在数月前发布了新的通用型应用开发工具,试图把桌面PC、手机和电视(Xbox)这三块屏幕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云端服务将它们打通。鉴于微软的新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一直非常看重云计算业务的地位,所以微软未来的发展策略可能会与谷歌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对于另一家科技巨头苹果来说,尽管其宣称并没有将iOS和Mac OS融合在一起的计划,但苹果向来都不按常理出牌。iOS和Mac OS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独立运作,但两者之间的协作肯定会越来越紧密。在6月初召开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名为Handoff的工具,该工具的功能之一就是能让用户在iPhone、iPad或Mac上执行任务时进行无缝切换,同时还可以通过Mac来接打电话以及收发短信。此外,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苹果此次竟让非常“大度”地将Handoff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所以尽管苹果并未正式公布自己的“一体化”战略,但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这一方面进行积极布局了。
谷歌的玩法:Android和Chrome OS
谷歌的“一体化”道路走得并不顺畅,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Android主管从安迪·鲁宾(Andy Rubin)正在过渡为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同时也与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2011年重新出任公司CEO有关。根据《商业周刊》的报道,时任Android主管的安迪·鲁宾反对佩奇的“一体化”策略,一直将Android部分以较为封闭的状态在谷歌内部进行运作。2012年,皮查伊的团队针对Android开发了Chrome浏览器,佩奇希望鲁宾能将谷歌的产品整合到Android之中,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Android的原生应用开发上,鲁宾对此并不统一,所以随后辞去自己的职务,而皮查伊开始出任Android和Chrome两个部门的主管。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Android开始真正“崛起”,从浏览器、日历、键盘和相机等原生应用都开始被打上谷歌的“烙印”。与此同时,Google Play服务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这种运作模式增强了谷歌对Android的控制,同时也大幅提高了用户和开发者对Android的黏性。在鲁宾掌管Android部门时,他的构想是让Android从移动端直接跳跃至桌面PC端,但是皮查伊却并不这么想,他在接手Android部门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叫停了鲁宾的相关计划,而是大力推行Chromebook。目前还很难判断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搭载Android的笔记本是否会受欢迎,但至少Chromebook目前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
在Chrome OS取得成功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谷歌是否或者如何将其与Android进行整合呢?这个问题在今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有了答案。皮查伊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上展示了可以在Chrome OS上运行的Android应用,很明显,皮查伊计划让更多的Android应用支持Chrome OS,只不过目前谷歌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比较谨慎,至于未来两者会不会“合体”,如今还不得而知。
实际上谷歌没有必要非得把Android和Chrome整合在一起,只需要让旗下的服务都同时支持这两个平台即可。微软正在统一Windows和Windows Phone,Canonical正在统一Ubuntu和Ubuntu Touch,苹果尽管没有可以去统一iOS和Mac OS,但是却在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对于谷歌而言,或许也应该像上述公司一样把Android和Chrome OS统一起来,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这两个系统都不是谷歌最为主要的平台,而谷歌最重要的平台实际上是Web,这也正是谷歌为何会让Android和Chrome独立运作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谷歌在本届I/O大会上仍然未将Android和Chrome OS整合在一起,而是推出了全新的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尽管主题演讲中主要介绍了Material Design在Android L中的使用,但其实这只是谷歌未来产品设计策略的一个部分而已。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其在去年I/O大会上推出的Polymer设计项目,佩奇在谷歌应用的设计风格统一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如今他还想通过Polymer把更多的Web应用聚合在一起。皮查伊显然深谙此道,他不仅在今年的I/O大会上展示了跨平台的Chrome应用,同时还展示了Android L对Web应用的支持,所以谷歌并未想要整合Android和Chrome,而是在试图统一Android和Web的设计风格,因为他们很清楚对于谷歌来说,最重要的元素实际上是“内容”。
内容为王
谷歌一直是一家比较关注Web的公司,而Web实际上是不需要进行整合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资源聚合的产物。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经从推动HTML5发展以及支持更为复杂的Web应用中获益匪浅,以Chrome OS为例,该系统原本就不是一个传统的平台,而是一个系统级别的浏览器,同时Chrome的浏览器及应用目前都已经支持多个平台,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将其与Android整合在一起,那么此时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内容了。对于Web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设计语言,Web设计也在一个几乎毫无限制的环境下肆意生长,而谷歌则试图通过Material和Polymer来限制这种发展,进而一统Web设计大潮。
据透露,谷歌目前正在研发一个名为“Project Hera”的项目,该项目将会从根本上打通移动应用和Web应用之间的屏障,其研究成果已经从Android L的“最近打开的应用”中得到了体现,其中新的选项卡将会深入到应用层,比如将Chrome标签和搜索结果分离为单独页面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快速切换。微软的Windows Phone 8.1也加入了类似的功能,将IE标签整合到多任务管理菜单中,只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谷歌搜索。
毫无疑问,谷歌搜索在Web端的覆盖面是无人能及的,比较困难的部分是如何覆盖更多的移动应用。实际上谷歌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搜索业务向移动应用领域扩张,但进展一直比较慢。最近谷歌已经将其应用内搜索业务对语言的支持从以前的英语增至多种语言,如果该业务进展顺利话,那么内容将会是谷歌未来最为关注的元素。不管这些内容是来自原生应用还是Web端,不管是来自Android还是iOS客户端,兼容性极强的Chrome应用都将让谷歌搜索抓取到这些内容。如果谷歌能动员更多的开发者使用Material设计理念和Polymer,那么Web内容的风格也将会趋于统一,到那个时候,谷歌就真称得上是“一统江湖”了。
当然,谷歌自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使用Android,但这对于谷歌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Android仅仅是谷歌服务的一个入口而已。谷歌服务让谷歌能够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学习,而谷歌掌握的用户信息越多,就能从广告方面赚取更多的钱。另一方面,谷歌越了解用户,就越能为其提供针对性极强的内容和服务,而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用户也为谷歌带来了实质性的利润回报。
更为重要的是,“内容为王”的趋势正在形成。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内容被锁定在应用之内,而应用又被锁定在平台之内,所以许多信息的开放度已经大大折扣,它们只会在特定的渠道内被共享。Web链接为应用提供了信息共享渠道,这也让传统的内容订阅模式变得无关紧要。在新的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不再是商品了,真正有价值的资源是与用户之间相关性,而要想改进这种关系,就需要与数据进行交互,这正是谷歌计划要做的事情。
既然内容变得比应用本身更重要,那么就没有必要对平台进行整合了,因为数据已经是免费的了,这也正是今年的谷歌I/O大会的主题之一。尽管Android开始进军可穿戴、Chrome、电视和汽车等领域,但是谷歌仍然坚持“手机为先”,也就是说所有的服务都是从手机端开始的。不管是可穿戴系统Android Wear还是车载系统Android Auto,它们最终都将用户引导Web端,而不是谷歌的Play商店,这一点与苹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会把用户引向iTunes,而iTunes则会把用户锁定在苹果的生态系统之内。
当然,如果你愿意通过Play商店将自己锁定在谷歌的生态系统内,谷歌肯定是不会说“不”的,目前用户即便未在Play商店中购买任何内容,也一样能够享用谷歌所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1000本电子书和2万寿歌曲),在这里存储的内容可以是用户在任何地方所购买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电子书需要的ePub或PDF格式。鉴于谷歌的这种做法,我们完全有利用相信未来谷歌会将这种免费服务扩展到更多的产品领域之中。
谷歌的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微软的云服务,微软一直向让自己的云服务充当Windows Phone和内容商店的“枢纽”,但是实现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部分原因是其将服务领域限制在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之内,同时微软与应用世界的交互过于频繁,甚至与一些应用达成了内容方面的交易。尽管微软同样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用户的信息,但是目前的渠道只有语音助手Cortana,这与谷歌之间的差距是相当大的。Bing搜索与谷歌搜索也不可一日而语,不过其总体发展形势还是不错的,至少已经开始在Windows 8和Xbox One中为用户提供全局搜索。此外,微软的新任CEO纳德拉是一位非常注重云服务的领导者,所以未来微软极有可能会走上一条与谷歌比较类似的道路。当然,谷歌也可以将微软在Xbox One方面的成功经验借鉴到Android TV上,就像微软借鉴谷歌的Drive和Google Now服务一样。
Android将是未来物联网的核心
实际上,谷歌在内容服务领域的尝试还是非常小心的,比如视频领域的切入难度就相当大(尽管谷歌旗下的YouTube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谷歌能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的音乐存储空间来鼓励其购买Play商店中的歌曲,但是却难以鼓励用户为所用的入口买单。而通过Android L中的Material Design和Polymer,谷歌正在试图解放出那些已经被锁定在某些应用之中的Web内容。
谷歌的做法是关注内容的入口和背景。谷歌已经能够搜索到应用和Web内容,而Google Now则可以对用户的习惯进行学习,从而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为其推送适当的信息。Android Auto车载系统、Chromecast电视棒以及Android Wear可穿戴系统等平台实际上不过是对智能手机的一种扩展,所以最终这些平台的控制权都会交到手机端来完成。目前Android平台已经成功进入到手机、平板和电视领域,而谷歌则一直在Web领域之中。虽然谷歌已经通过Android和Chrome为用户提供了可消费的内容,但其还在尝试着通过其它平台为用户带去更多的内容和服务。
Android将会在谷歌的“物联网”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Android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其真正的优势是可扩展性。尽管谷歌还为针对Android公布自己的物联网方面的计划,但是从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推出车载系统Android Auto以及可穿戴系统Android Wear中不难看出,谷歌正在让Android普及到更多的硬件设备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信息并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
结论
很显然,谷歌将会加大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不管是来自应用端还是Web端,谷歌都将会平等对待。谷歌的使命一直被表述为“组织全世界的信息”,而“组织”的前提就是要把所有的信息员汇集在一起。每个人所消费的信息资源是不相同的,所以谷歌搜索和Google Now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在有了这些服务和资源之后,谷歌所欠缺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是风格统一的用户界面,而这也正是谷歌正在做的事情。
谷歌正在试图让自己在这一领域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发言权,而目前对Material Design和Polymer的积极推动很明显是出于长远目标的考虑。谷歌表示推出Material Design是为了统一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端的内容界面,但考虑到谷歌的笔记本实际上就是个Web浏览器,所以这也就意味这谷歌实际上正在尝试着统一Web端的界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目标,不过谷歌最终能否获得成功,都值得我们为之持续关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