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首次由Databricks发布,融资3300万美元;Hadoop再次得到MapR的1.1亿美元的融资,以促进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成长。在未来的大数据处理中,Spark将会简化现有的数据管道处理,融合多种功能,使得数据处理更快、更方便和更灵活;Hadoop也将会以更快、更简单的方式读写大数据。巨大的融资金额将会促进Spark和Hadoop的大力发展,它们将以怎样的姿态立足未来的大数据市场呢,是并驾齐驱?还是独占鳌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Databricks发布Spark,融资3300万美元
近日,Databricks在Spark峰会上发布了Spark云服务,同时筹集了33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公司新发布的Spark云服务采用的是Spark框架,据说此框架更快、更方便和更灵活,其云服务的设计有助于简化现有的数据管道处理,包含了大量需要企业管理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系统,同时将诸多供能(如为了建立和显示机器学习模型的各种处理引擎、“记事本”和仪表板功能等)进行有效的融合。
Hadoop的供应商MapR考虑到在MapReduce的技术和生态系统上投入的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对Spark目前的应用有所迟疑,但仍支持此处理框架,并且认为它读写大数据的方式会比MapReduce更快、更简单。
MapR再融资1.1亿美元推动Hadoop成长
与此同时,MapR也筹集了1.1亿美元推动Hadoop的发展。公司的CEO肯定了公司在专有工具上的优势,为顾客在组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MapR支持少数的SQL-on-Hadoop工具,包括Hive和Drill,同时也支持Cloudera-developed Impala 和惠普的Vertica software。
此次MapR在Hadoop领域的融资力度明显加强,融资总额超过之前的总额5900万美元。当然,对于Hadoop的融资,Cloudera的5轮融资高达3亿美元,Hortonwork从创立之初到2013年的3年内融资金额就达到了1.98亿美元。
Spark和Hadoop将走向何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Spark和Hadoop的未来发展还处于或多或少的争议中。
Spark服务的数据默认存储在亚马逊S3中,如果使用者拥有已经在AWS上正常运行的Hadoop集群,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HDFS中。Databricks可以从MongoDB、MySQL和亚马逊Redshift读进数据,也可以导出数据。公司有望支持混合cloud-local Spark环境,放在完全开放的Spark云中,能够有效实现工作负载的可移植性。
Hadoop的融资企业MapR选择了Google作为其合作伙伴之一,他们的走向代表了大数据的未来。Hadoop供应商竞争者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
Spark和Hadoop作为有效的数据处理框架,各自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使用者,更快、更方便的解决自身所需也许是他们进行选择的因素之一,各融资者应加强各自服务应用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才能带来可观的市场利润。
参考文献:
Databricks announces a Spark cloud and M in venture capital(Databricks announces a Spark cloud and M in venture capital)
MapR raises 0M to fuel its enterprise Hadoop push(http://gigaom.com/2014/06/30/mapr-raises-110m-to-fuel-its-enterprise-hadoop-push/)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