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为标志,全行业互联网化的时代最终到来,所有的企业又重新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发令枪已响,但运动员的状态却七七八八,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谈何容易?不过,在这场互联网运动中,亦不乏受益者。协同OA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甲方市场对协同OA移动互联化需求迸发,OA厂商亦开足马力布局移动互联,双方的积极态度催热协同OA市场再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甲方态度:盼以OA为移动办公入口
一直以来,与财务软件、ERP系统、进销存等业务系统相比,企业对协同OA系统的感觉始终不到特别迫切的程度,热情有余激情不够,不少项目都处于“谈情可以,结婚再看”的尴尬境地。不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把火让OA变得炙手可热。一份来自计世资讯网的研究数据显示,90%的企业愿意选择移动OA作为移动信息化的突破口,远远高于CRM、ERM、财务以及其他的业务系统(见下图)。这意味着,在企业的移动信息战略部署中,OA系统将成为必需品。

乙方态度:开足马力布局移动互联
针对甲方市场表现出来的热切,乙方的在移动互联方面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以高端OA品牌泛微在2014年度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传统OA厂商的互联网化过渡已成趋势。2014年,泛微e-mobile平台的更新,以及云办公平台eteams的推出,都体现了泛微在产品层面向移动互联靠拢的态度。泛微将e-mobile定位为“企业统一移动平台”,实现了大OA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完美嫁接与融合。新一代e-mobile延续了大OA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即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从PC端到移动互联终端的一体化办公体验,帮助企业构建移动化、社交化的时时企业。与此同时,2014年上半年,泛微基于saas的云办公平台eteams也重装上阵,与金蝶云之家、明道、纷享、今目标等互联网产品一较高下。
当然,与泛微专注于产品更新不同,蓝凌、致远也纷纷在市场层面开始推广移动互联产品和方案,金和更是另辟蹊径玩起了APP。不论厂商在移动互联时代采取怎样的切入策略,充分说明了相应甲方移动办公需求,已经成为2014年协同OA厂商的关键课题。
第三方态度:插手没商量
2014年,协同OA市场还迎来了一批新的“入侵者”,腾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手里攥着微信这张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王牌,放过移动办公这个大蛋糕显然不是腾讯的作风。从2013年开始,就频频传出腾讯约见纷享销售、Xtools、八百客、今目标、明道、金蝶云之家等业内厂商的消息,在2014年更是传出企业微信号内测的消息,而现在看来,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风雨欲来的前兆。不过,业内推测,腾讯极有可能通过微信入口整合管理软件市场现成的企业级应用给企业使用,或者推出自主研发的saas的互联网云办公平台,传统的协同运营管理平台型产品一时很难受到撼动。
市场走向: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在甲方、乙方和第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下半年的协同OA市场就如同盛夏的天气一般,没有最热、只有更热。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协同OA软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17.08%,达到36.52亿元;而IDC在最新发布的《2013企业业务移动化整合管理白皮书》中亦指出,移动应用已经开始深入到企业业务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经营、内部控制还是战略决策,都在释放移动应用需求。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未来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5.4%,预计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66.3亿元。这意味着,未来的2-3年,协同OA市场可能出现高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几何式增长态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
苹果即将发布Apple TV 4K和HomePod mini 2两款产品更新。更值得期待的是三款全新产品:配备7英寸方形显示屏的HomePod Touch将搭载全新homeOS系统,支持Safari、音乐等应用及小组件功能,预计售价350美元;此外还有智能安全摄像头和视频门铃两款配件。这标志着苹果从依赖第三方HomeKit配件转向自主研发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战略转变。
UCL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6万场AI对战数据发现,传统认为"平局代表AI实力相当"的观念完全错误。研究表明平局主要反映问题难度和客观性,而非AI能力对比。当忽略平局进行评分时,四种主流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率均提升1-3%。这项发现颠覆了现有AI评估理论,建议未来评分系统应考虑问题特征而非简单的平局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