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徐习明:当万物被数据驱动如何洞悉背后的价值?

微观到每个企业,我们知道走这条路径是要有投入有转型的,这个投入和转型,在现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怎么取得回报?这里我们还要从微观层面有一个深入理解。

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2015年12月16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指导下,ZD至顶网和工业4.0协会联合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主办“中国制造千人会2016暨第二届互联网+制造高峰论坛”,以“智慧的工厂,智能的产品”为主题,聚齐来自学界、产业界、互联网业和金融行业等不同领域的30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制造当前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国制造转型之路上赢得先机。会上,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总裁兼工业及政府行业总经理徐习明进行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什么让大规模柔性定制成为可能?

微观到每个企业,我们知道走这条路径是要有投入有转型的,这个投入和转型,在现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怎么取得回报?这里我们还要从微观层面有一个深入理解。

前面我们产业界领导和政府领导提到,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战略,具体落实到我们企业,我们的产品交付希望是从原来的标准化、规模化变成一种定制化、服务化,我们企业的组织模式,可能要变得日益扁平。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也会变得更智能化和网络化。这个转型和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标准化、重复制造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我们想要交付定制性的服务想了很多年,以前在哪里存在?或者在高端奢侈品,或者在手工作坊存在这种个性化交付。

前面也讲到了技术因素是推动产业变革的直接原因,看看什么因素使我们大规模柔性定制变成可能。

在我们的白皮书里面提到我们观察到了有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互联网+使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消费品制造业能够第一次直面消费者,最近还有一个重要报告,叫IBM全球高管调研2015,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跨界的融合。

IBM在全球的移动解决方案当中,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苹果,今天我们也看到有小米的专家参加活动,我们想一想今天的苹果和小米,怎么定义他?他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我们知道我们苹果也好小米也好,我们交付的是传统制造业交付的产品,但是他们的交付尤其软件的交付,更多的是通过直接面对消费者以零售模式进行分发,而今天他们也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一个制造产能,制造产能更多的是在富士康这样规模化的定制企业、外包企业完成。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传统的消费企业直接和消费者交互,直接获取消费者的洞察,这里的核心因素是谁能掌握消费者洞察,谁就能在价值链中占据不同地位,或者是你这个产业里面的苹果、小米,或者是你这个产业里面的富士康。

真正搞制造业的领导和同事知道,如果我在硬件方面提供柔性制造,代价是非常高的。在3D技术、材料科学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可能只能在特定产业,比如服装、家具等能提供大规模的个性交互,但大部分是通过软性部分体验。

万物被数据驱动,看到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行为,我看到很多人在拍照、发微信,你时时刻刻在产生一条大数据,我们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被数据化,我们的产业链的行为可以被数据化。员工行为、供应商行为、设备行为、生产工艺行为、产品使用的状态都在被数据化,基于这样的数据化我们可以更智能的重构我们的价值链,包括整个研发过程、物流体系、我们的供应链的网络、然后我们整个生态圈,都可以在这样的数据化的环境下去被重构、重新优化。

基于这样的趋势。我们认为未来的工业4.0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好,是会构建一个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包括智慧的参与者、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社会研发团体、我们的员工、我们的供应商、生态圈,在智慧的参与者里面,我们重要的是获取洞察、同时融合价值。

第二个重要的环节是我们的智慧产品,我们前面提到的智慧产品是我们和消费者互动的,采集消费者洞察来影响服务的我们引入生态圈价值的重要的平台。

第三个环节是智慧的生产,智慧的生产我们更重要的是柔性和效率的提升,通过这三者的连接,我们形成一个协同、互联的这样一个智慧的网络、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里面优化和颠覆传统的这样一个产业链和传统的价值链。

数据洞察是构建价值网络的基础

在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交付,我们知道我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获得智慧参与者的数据的采集,通过物联网去获得智能的产品和数据的采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赋予我们整个价值网络以智慧。

前面我们讲到的,在新的价值网络里面三个参与者,背后都是基于数据洞察。获取洞察我们讲到我们传统的制造业我们消费者获得数据洞察要通过市场调查、渠道反馈,通过营销人员的前线努力,今天我们看到获取消费者洞察新的方式就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比如智能产品帮我们实时采集数据。我们要通过新的价值网络,让更多的人参与我们产品的设计,参与产品的分销,参与产品的交付。

智慧的产品我认为是工业4.0不说是突破性的创新,至少也是很重要的微创新,我们的产品会帮我们报告使用状况,洞察产品信息,帮助我们去实现和消费者直接的互动,同时产品往往成为我们一个平台,从而引入我们一个生态圈,从而使我们在整个新的技术网络里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里面看到太多太多案例,实际上我们看到工业品制造企业也在往这方面突破,他们通过智能控制终端构建自己的工业物联网,构建自己的工业云等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使用体验。比如说工业制造里面的挖掘机和蓝翔这样的专业机构合作;同样大数据会打包出来,为我们的融资租赁、保险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平台和服务。所以智慧的产品我们看到如果不说是颠覆性突破,也是工业4.0企业价值链转变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效率的提升、柔性化的提升,通过机器人的改造,通过生产线的柔性改造,通过前端后端的整合集成形成新的销售信息。

我们看到传统的通路企业或者零售企业在这里面的空间越来越受到挑战。在这里面我相信会有一些零售企业,通过他们掌握的数据洞察反向整合价值网络,也有企业去正向的整合价值网络。以手机为例,除了是消费电子产品,它还成为媒体、内容、金融等等平台,从而形成更宽广的价值网络。

构建价值网络要分三步走

愿景很美好但是要实现还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在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里面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实现这样的价值网络要三步走。即第一步打好基础,掌握洞察的数据,通过智慧产品、全渠道营销等等获得消费者洞察和产品洞察的数据,同时通过内部的一个整合运营体系的建设,为未来的转型之路做好准备。

第二步非常重要的是数据整合重构体系,通过获得的洞察数据及自己内部的改造整合在一起,重新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具体的构建来讲有很多领域,比如说研发,我们知道传统的研发IBM帮很多中国企业通过集成研发提升自己的竞争了,包括走向国际化。今天我们要通过数据整合研发,甚至通过数据平台让消费者能够参与研发。我们以前叫数字化研发,今天除了数字化研发以外还有研发数字化,越来越的产品需要我们企业从原来的工程研发能力还要拥有嵌入式软件、软硬结合的研发能力,这是研发体系的重构。同时我们看到整个供应链的体系、物流体系和交付体系都会在大数据的主导下发生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通过智慧产品的平台,通过我们新的价值网络,引入我们更多的生态圈的朋友,交付一个更有广度和深度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在工业4.0里面,我们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不光是工厂自动化,不光是智慧产品的设计,更多的是内外兼修,软硬结合的转型之路。

在这个过程当中IBM能帮助我们一方面直面消费者,通过营销转型通过我们的产品,我们帮助很多传统企业变成了直面消费者的模式。第二方面我们帮助很多中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做产品智能化能力提升。比如帮助特斯拉进行车的持续性设计管理,包括像通用,包括最近像戴姆勒都在和他们进行软硬一体设计的模式和研发模式转型。在中国我们也很快在上海会和一些领先企业进行结合。

第三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大数据驱动,大家知道IBM刚刚宣布我们认知计算的元年。看到国外的智能产品比如小朋友的看护、智慧的医疗设备都是集这样一个数据平台。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6

01/13

17:5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