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12月30日,数字化性能管理软件公司Dynatrace日前在领先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6 Gartner应用性能监测套件魔力象限》报告中,连续第七年捍卫了其在APM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并在针对所有APM厂商执行能力方面的评比中高居榜首。
作为唯一一家连续7年保持市场领导者地位的APM解决方案提供商,Dynatrace首席执行官John Van Siclen认为,Dynatrace能够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一大重要原因便在于公司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无人能及。John Van Siclen表示:“Dynatrace早在四年前就看到整个行业即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应用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采用现有的方式将难以进行监测。因此Dynatrace未雨绸缪,不断深化、拓展自身软件的监测能力。如今,Dynatrace实现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栈式自动化监测手段——这领先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人工智能战略两年以上。
Van Siclen解释说:“如今,APM不仅是最复杂,也是在技术上日新月异的领域之一。APM需要不断地革新与进步,才能够满足数字化生态系统内所有发展、变化的各个环节。Dynatrace的诸多成就已经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些甚至更多——并相信这也是Dynatrace被评为Gartner魔力象限APM领导者的原因所在。”
Dynatrace是业界唯一一家能够通过单一代理全面深入分析每一个应用、每一个用户、每一笔交易的APM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Dynatrace的解决方案覆盖整个应用交付链,能够直达代码行。作为主动迎接未来挑战重要一步,Dynatrace还在过去12个月里与多家领先云提供商 AWS、Azure、Pivotal 及 OpenShift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向OpenStack提供支持的厂商。
Van Siclen 指出:“现如今,每家厂商都需要进行快速的数字化创新和转型,才能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预期和需求。基于此,各类组织不仅需要迅速地开发并推出新的产品和更新,还要万无一失地进行监测。这种压力会极其巨大,但用户不允许自身的应用性能出现任何差池。”
今年七月,Gartner在其《市场份额分析:2015 年度全球性能监测》报告中将 Dynatrace 评为第一名,我们认为这归功于公司持续的两位数业绩增长,并持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此外,Dynatrace 还发现很多公司在APM上的投资决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 IT 运维范畴。这一趋势反应出在当今的业务优先级上,客户体验驱动着公司自上向下的决策。

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提到:“很高兴看到近几年来Dynatrace在大中华区市场获得了连年的高速业绩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不但是Dynatrace持续深耕大中华区市场并坚持创新的成果,也源于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对Dynatrace给予的信任和支持。凭借覆盖服务器端、用户端、网络端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和全球研发创新的深厚资源,Dynatrace将继续助力银行、保险、电商、电信、物流、航空、制造等领域的客户,在新的发展阶段借助Dynatrace所提供的完善的数字化性能管理解决方案,成功迈向数字化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