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微软的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表示,科技板块目前正在“崇拜”少数人工智能公司,但尚未显示如何让人类最终用户用上这项技术。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纳德拉在慕尼黑的DLD技术大会上表示,“至少是我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是我们试图教机器学习,所以他们可以做人类做的事情,反过来帮助人类。增强我们所有的东西。”
纳德拉补充表示:“在下一个阶段,对我来说,我们如何将这种使用机会民主化,而不是崇拜四、五、六家拥有大量人工智能的公司。实际上说:人工智能存在于所有和我们合作的公司之中,在每一个接口之中,(以及)每一次人类计算机的交互都是人工智能支撑的。
纳德拉认为人工智能建立在人的能力基础上,从安全和隐私的角度创建更多对技术的信任,并拥有“算法责任制”。
微软目前为很多工具提供人工智能支持,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在2016年,该公司针对对于在GitHub上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有兴趣的开发人员发布了Cognitive Toolkit,并且展示了其最新的聊天机器人Zo。
上周,它还试图通过收购机器学习创业企业Maluuba来“解决人工一般智能”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以此推动在会话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
但是,当涉及到人工智能协作的时候,一些公司会比其他的公司更为开放。例如,谷歌和Facebook的研究往往是公开的,而苹果公司也刚刚放弃了保密的文化,并在上个月公布了第一批官方研究论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