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微软又购入一千万条DNA,此举为微软研究数字数据新存储方法的一步。
微软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利用购入的长链寡核苷酸DNA对数字数据进行高密度编码研究工作。
DNA的主要用途自然是存储控制所有已知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基因指令,DNA几十亿年来一直都在做这件事。现在科学家们试图将该功能用于数字数据的存储。
微软一年前曾从Twist Bioscience首次购入DNA,买了1000万条合成DNA。其间,两家机构提高了存储密度,因此降低了DNA数字数据存储的成本,每条DNA可编入更多数字数据;去年7月,微软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创纪录地将200 MB的数据存储在铅笔尖大小的DNA里。
华盛顿大学Torode家庭职业发展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教授及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的Luis Ceze表示 ,“重要的是, DNA不仅可以提供高密度长期数字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而且,与现有的存储技术相比,该技术所需的静态能源很少。“
他还表示,“此外,DNA作为信息存储介质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我们总是会要读取DNA的。再也无需将数据从磁盘迁移到磁带再迁移到密集磁带了。”
Karin Strauss是微软高级研究员,也是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Strauss指,要将DNA存储用于主流存储仍存在许多挑战,但Strauss表示研究团队对目前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
Strauss 表示,“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一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各种机构和消费者均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例如,医疗数据或个人视频,用户肯定可以受益于新型长期存储解决方案。我们相信DNA大有可能提供新型长期存储的答案。”
DNA用于数据存档可以避免传统数字存储媒体的两个关键局限:有限的寿命和低密度数据。DNA数据存储可以持续2000年,不会变质。研究人员的实验已经表明,几克DNA就可以存储一个 EB的数字数据,而且,存储密度还可以改善,几克的DNA有潜力存储一个ZB的数字数据。
不过,DNA存储目前的写入速度还非常慢,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花了一个星期才存储了一百万个字节的数据,而且也非常昂贵。DNA存储技术还要克服许多困难,但DNA大有可能最终将取代诸如磁带一类的长期存储媒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