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阿里云正式上线Kubernetes管理服务。这样,阿里云成为中国唯一支持Kubernetes和Swarm两大流行容器调度系统的中国云计算公司。
对金融、游戏和电商领域客户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Kubernetes源自Google的Borg系统,是一款自动化部署、伸缩和操作应用程序容器的开源平台。有了 Kubernetes 管理服务,客户即可轻松创建、配置和管理虚拟机群集,在阿里云上部署和管理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
据了解,为降低开发应用门槛,阿里云对Kubernetes能力进行了多重补充。比如,通过选择不同节点,实现异构计算集群支持深度学习等场景,或者云上一键部署集群,集成解决方案。
用成熟的容器化技术服务助力企业业务创新,是阿里云容器团队的使命。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易立表示, “容器技术是云原生计算最重要的基石,全面拥抱主流开源技术Kubernetes,能够为更多的开发者提供技术框架,同时通过飞天操作系统,为企业提供更高等级的服务保障。”
阿里云容器服务自2015年商业化以来,发展迅速。今年5月,更成为CNCF金牌会员。目前,飞天专有云敏捷版已经升级完成对Kuberentes的支持,这样企业在公共云和专有云环境下都具备了能够管理Kuberentes的能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