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被禁”警示我们的不仅仅是芯片,还有基础软件

中国市场孕育出了BAT这样的世界级公司,为什么不能孕育出一两家世界级的基础软件公司,从而彻底改变一直以来“缺芯少魂”的问题?

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始于4月16日的中兴危局已经持续数日。中兴人此刻一定还在为公司的未来做努力,在此我们祝福它们,中兴公司的背后有8万个普通家庭。我想,不管中兴最后的结局如何,这件事都有必要让我们好好反思,不能再让人任意“卡”住我们的脖子了!

 “中兴被禁”警示我们的不仅仅是芯片,还有基础软件

艰难的基础软件国产化之路

“中兴危局“背后其实就是中国科技领域长期存在的“缺芯少魂”问题。这里的“芯“说的是缺少具有自主核心产权的芯片,特别是CPU;“魂“是指基础软件,主要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三大件“。这两者都是计算机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次事件的反思,但大多集中在“芯”,本文重点想谈谈“魂“,也就是基础软件。

众所周知,中国“缺芯少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芯“和”魂“是中国IT人的共同梦想,不少人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宝贵青春,国家层面也都为此努力过,或者说一直在努力。

以操作系统为例,在国产操作系统的开发上我们走过一条从自研到开源的道路,政府也曾经强力推动。比如,1992年,“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发”就被正式批准在“八五”攻关计划中立项,后来又在“九五”攻关计划中得到延续。1993年课题组推出了第一个操作系统COSIX 1.0,后来又先后推出了COSIX V2.0、COSIX V2.1。结果都知道,COSIX没有生存下来。

进入90年代,Linux的诞生让我们一度看到了希望,在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基于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但后来发展之路都不顺。今天,虽然市场上做操作系统的厂商不少,知名的有中标软、普华、中科方德、深度、一铭等。但作为一个群体,国产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市场上显得微不足道,尽管政府一直在扶持(比如,著名的“核高基“计划中的”基“就是基础软件),但国产OS厂商仍然整体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尴尬。和微软的Windows根本没法比,与同样做开源的红帽也没法比。

与国产操作系统相比,国产数据库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市场上,Oracle一家独大,剩下的有SQL Server、DB 2、Sybase以及MySQL等分享,在市场占有率上,国产数据库(主要有人大金仓、南大通用、达梦等)等加在一起也难得抵上之前的任何一个。不过,与国产操作系统不同的是,在市场活跃的几个国产数据库是自主研发的。另外,这几年开源数据库在市场普及速度也很快,比如MySQL。

中间件情况稍好一点,比如,东方通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但在市场占有率上与WebLogic(Oracle)和WebSphere(IBM)差距很大。

应该说,总体上在基础软件领域中国厂商大多没有摆脱生存的压力,不少厂商是依靠行业壁垒(比如政府、军工等)活着,一旦离开了这些保护几乎寸步难行。显然,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符,也影响我国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

从自主可控的角度考虑,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能需要世界级的厂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即使用开源软件,我们也需要有世界级的厂商。这里的原因倒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怕美国政府可能限制我们使用开源软件,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限制的。因为美国政府虽然可以限制开源供应商和中国做生意,但它没有办法限制我们使用开源软件,至少我们还有社区版可用。要做大做强国产操作系统的原因在于,我们需要中国厂商来帮助消化各种开源软件,把开源软件变成真正的企业级的产品,还需要借助它们的力量帮忙把关其中的安全问题,这是需要长期积累和积淀的。当然,我们还需要这个厂商能够代表中国用户影响甚至主导开源软件的发展方向。

顺便提一句,社区里的开源软件虽然大家都可以使用,也是免费的,但它严格地说了只是一些代码,不算是真正的产品,从代码变成产品就是开源厂商的价值。比如,红帽的价值也正是在于它通过自己的技术力量把开源软件变成一个个企业级的软件产品。还记着红帽CEO卫赫士就曾公开说过,自己是一家企业级软件产品公司,大体也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这么难?

那么,这么多年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什么一直没有明显改善,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有必要了解基础软件的特殊性。基础软件在IT堆栈中处于最底层,用户并不感知它们的存在,用户感知的是其上的一个个应用软件。这些应用不是操作系统厂商一家可以搞定的,需要生态系统内其他厂商来开发。数据库与之类似,数据库不是简单地完成数据的增、删、改就行,还需要大量的周边衍生工具(比如数据的同步、备份)和服务,这些工具也不是单靠数据库厂商自己就可以搞定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越是普及,愿意在其上开发应用软件和工具的厂商,提供服务的厂商就越多,其生态就越完善,反过来又促进了产品的普及。

因此,我们说Windows、Oracle之所以强大,不只是功能,庞大的生态系统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年Wintel联盟为基础软件和CPU构筑了很高的门槛,同样,Oracle情况也是如此。

历史的经验证明,这些年我们的政府非常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生态系统不是我们单凭政府的力量或者一笔巨大的投资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借助市场,让市场来推动。这也是基础软件一直难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好软件是靠用出来的,越是用的多,使用的场景越是复杂,其产品的适应性越好,用户使用得越是方便,就会有越多人使用。比如,安装Windows系统其中自带了大量的驱动,当你接入一个新的外设,很多时候根本不用装驱动,很方便,自然用户就愿意用。而国产软件缺少了这种机会,单靠开发人员预设场景和进行测试,在产品可靠性、通用性上天生就有不足,影响了用户使用,最终影响了产品普及。

有超车的机会吗?

前面说了这么多,好像都很悲观。不过也不尽然,虽然困难显而易见,但希望总是有的。中国有一句俗话,形势比人强,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是难以抗过大势。还记得当年,在2G时代摩托罗拉手机是第一,但2G到3G时代诺基亚颠覆了摩托成了统治者。诺基亚的风光没有持续太久,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出现了。

回到我们的话题,如果我们沿着英特尔、微软、Oracle等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机会太渺茫了。但如果游戏规则变了呢?比如,与十几年前甚至更早些时间相比,今天的IT环境就发生了重大变化,IT环境正从传统的集中式系统走向了分布式系统。这种变化可能会给我们机会。而且这一次,我们有了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足够的应用场景,为国产软件提供充足的试验场。因为中国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互联网场景天生就是分布式场景,培养出了BAT这样的巨头。今天,这个市场是否能为我们再培育出一些基础软件的巨擘?

应该说,在这个市场我们看到了一些机会,比如开源的OpenStack。今天在OpenStack市场中国厂商非常活跃,在基金会中不仅有华为这样的最高级会员铂金会员,还有10多个黄金会员。这与中国对自主可控高度重视有关,当然也与我们庞大的市场需求不无关系。

还有就是数据库,阿里系的OceanBase数据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主流数据库的架构都是集中式,以Oracle为例,它就是一种典型的集中架构,建立在高可靠的物理设备上(典型配置是小型机和高端存储),数据存储在高端共享存储设备中。这种系统在传统环境中运行得非常可靠,但在今天很多高并发、大用户的场景中就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实际上,Oracle的RAC、Sybase的分库分表其实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要应对互联网场景的业务,传统数据库一方面扩展成本高昂,同时也有瓶颈。特别是像阿里“双十一”这样的时候,一下就激增到几十万、上百万人甚至是上千万人的并发访问,采用原来的架构投资要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这也是OceanBase研发的一个背景。

OceanBase是建立在廉价的IT设备上(比如,x86设备),通过分布式架构在不可靠的硬件上建立了可靠的数据库服务。它的一个基础设计思想是把每一份数据存放在三台不同的机器上,如何保证三台机器上数据的强一致性是一个极大挑战。这也是OceanBase核心技术之一。从2010年项目立项算起到今天,OceanBase的研发历时近8年,先是替换了支付宝交易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后来又替换了支付宝支付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到2016年,OceanBase替换了支付宝最核心的账务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8年后的今天OceanBase不仅支撑了支付宝全部核心业务,还落户在了包括南京银行在内6家银行。

OceanBase是从一个新的市场切入,解决了传统数据库在分布式场景中遇到的高可用、高可扩展以及成本问题。在不断解决业务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成一个功能齐备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系统。这就算是变道超车,因为这样胜出的机会可能更大。当然,除了继续做大做强技术之外,OceanBase同样面临生态的问题,这道题还有待阿里人来解,但我们依稀看到OceanBase趟出了一条路。

总体上说,在基础软件这件事上我们探索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成功。我们希望“中兴事件”的出现能让业内一起更加重视“缺芯少魂”,这样能加速这个问题的解决。如果等到若干年后,我们回头来看, “缺芯少魂”的问题得到缓解,“中兴事件”就成为IT行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那么,今天中兴的学费交得也就值了。
 

来源:至顶网软件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8

04/24

18:39

分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