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微软公司已经同意以价值7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开发平台GitHub,不少开发者则因此开始物色新的代码托管选项。
软件巨头将自身描述为GitHub上最为活跃的组织,并宣称已经在其中进行了超过200万次提交。此外,微软公司的立足根基正是开发工具与平台,而此次收购亦可被视为微软对传统的一次回归。
微软公司CEO Satya Nadella表示,“我们承认,我们需要为此次收购协议负起责任。”
“我们致力于成为GitHub社区的管理者,GitHub社区也将继续保留其开发者至上的风格、独立运营的特质以及平台开放性。我们将始终聆听开发者的反馈意见,并投资建设基础功能及更多新功能。”
然而,开发者群体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却不算积极。
我们一直在针对此次收购开展调查,而根据目前得到的结果来看,开发者们以四比一的压倒性比例毫不意外地给出了反对观点。
与此同时,读者们亦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JMcPhee评论称:“微软表示‘看起来你正在编写源代码,是否需要帮助?’”Fruit与Nutcase则更直白将其形容为“开发者!开发者!开发者!Git!Git!Git!”这样一场狂欢。
此外,另一套源代码管理平台GitLab则率先祝贺其竞争对手GitHub迎来收购。但GitLab方面同时指出,其代码库导入速度猛增至原本的十倍。
从GitLab自身的状态仪表板统计数据来看,上述数字实际上偏向保守。就在上周末,开发者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并在微软与GitHub收购案正式公开之前看到了不少传闻与消息。
GitHub方面宣称到2017年为止其托管的代码库总计5700万套,而在其十周年庆典上亦表示项目总数超过8000万个。如今,其已经拥有2800万用户。GitLab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自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其也必然欢迎此次意料之外的宣传良机。
GitLab本身其实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在2017年意外删除生产目录之后,程序员用户们在这里经历了一场集体性的心脏病发作——好在最终丢失的数据陆续得到恢复。
该服务在今年4月还遭遇了一些严重的性能问题,希望这一切在此轮汹涌的repo浪潮当中不会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替代性方案——例如BitBucket、SourceForge以及GItea。
尽管微软方面在Nadella管理期间对开源社区表达出关怀与共享等相当积极的信号,但软件开发者们对于微软以往的打击开源行为显然还记忆犹新。
不过,立即转投其它代码托管平台怀抱似乎也不太明智。虽然目前已经存在多种Git服务可供选择(而且编程人员完全可以随时建立自己的平台),但实际迁移过程往往相当复杂且有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请各位开发者朋友采取谨慎的应对态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正式加盟微软,GitHub将由Xamarin公司创始人Nat Friedman负责管理——GitHub现任掌门人Chris Wanstrath将不再担任CEO职务。
Friedman表示,“GitHub将继续作为社区、平台以及企业保持独立运作。这意味着GitHub将坚守自己的开发者至上价值观、独立精神以及开放的可扩展性能力,我们也将始终支持开发人员选择其熟悉并喜爱的任何语言、许可、工具、平台或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