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微软公司已经同意以价值7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开发平台GitHub,不少开发者则因此开始物色新的代码托管选项。
软件巨头将自身描述为GitHub上最为活跃的组织,并宣称已经在其中进行了超过200万次提交。此外,微软公司的立足根基正是开发工具与平台,而此次收购亦可被视为微软对传统的一次回归。
微软公司CEO Satya Nadella表示,“我们承认,我们需要为此次收购协议负起责任。”
“我们致力于成为GitHub社区的管理者,GitHub社区也将继续保留其开发者至上的风格、独立运营的特质以及平台开放性。我们将始终聆听开发者的反馈意见,并投资建设基础功能及更多新功能。”
然而,开发者群体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却不算积极。
我们一直在针对此次收购开展调查,而根据目前得到的结果来看,开发者们以四比一的压倒性比例毫不意外地给出了反对观点。
与此同时,读者们亦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JMcPhee评论称:“微软表示‘看起来你正在编写源代码,是否需要帮助?’”Fruit与Nutcase则更直白将其形容为“开发者!开发者!开发者!Git!Git!Git!”这样一场狂欢。
此外,另一套源代码管理平台GitLab则率先祝贺其竞争对手GitHub迎来收购。但GitLab方面同时指出,其代码库导入速度猛增至原本的十倍。
从GitLab自身的状态仪表板统计数据来看,上述数字实际上偏向保守。就在上周末,开发者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并在微软与GitHub收购案正式公开之前看到了不少传闻与消息。
GitHub方面宣称到2017年为止其托管的代码库总计5700万套,而在其十周年庆典上亦表示项目总数超过8000万个。如今,其已经拥有2800万用户。GitLab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自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其也必然欢迎此次意料之外的宣传良机。
GitLab本身其实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在2017年意外删除生产目录之后,程序员用户们在这里经历了一场集体性的心脏病发作——好在最终丢失的数据陆续得到恢复。
该服务在今年4月还遭遇了一些严重的性能问题,希望这一切在此轮汹涌的repo浪潮当中不会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替代性方案——例如BitBucket、SourceForge以及GItea。
尽管微软方面在Nadella管理期间对开源社区表达出关怀与共享等相当积极的信号,但软件开发者们对于微软以往的打击开源行为显然还记忆犹新。
不过,立即转投其它代码托管平台怀抱似乎也不太明智。虽然目前已经存在多种Git服务可供选择(而且编程人员完全可以随时建立自己的平台),但实际迁移过程往往相当复杂且有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请各位开发者朋友采取谨慎的应对态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正式加盟微软,GitHub将由Xamarin公司创始人Nat Friedman负责管理——GitHub现任掌门人Chris Wanstrath将不再担任CEO职务。
Friedman表示,“GitHub将继续作为社区、平台以及企业保持独立运作。这意味着GitHub将坚守自己的开发者至上价值观、独立精神以及开放的可扩展性能力,我们也将始终支持开发人员选择其熟悉并喜爱的任何语言、许可、工具、平台或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宣布重大升级:ChatGPT 现可记忆用户全部历史对话,并据此调整回复。这项功能将使 ChatGPT 随时间更了解用户,提供个性化响应。新功能包括"引用保存的记忆"和"引用聊天历史",目前仅向付费用户开放。虽然提升了实用性,但也引发了隐私方面的担忧。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人类情感和关系的潜在影响。作者指出,虽然AI可以模仿关怀,但缺乏真实情感,可能导致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期望发生改变。特别是对儿童来说,过度依赖AI可能阻碍情感发展。文章呼吁我们要警惕AI带来的长期影响,保持人际交往的真实性。
AI革命的下一波浪潮不仅仅关乎拥有AI技术,更在于拥有能让AI真正理解业务的人才。虽然媒体关注的是构建大语言模型和复杂AI代理的工程师,但在前瞻性公司的分析部门中,一场悄然革命正在酝酿:AI分析师的兴起。这个角色将成为连接AI技术与业务实践的关键纽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Google 推出了 Firebase Studio,这是一个基于云的人工智能辅助开发环境。它结合了 Project IDX、GenKit 和 Gemini 等技术,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原型设计和构建应用程序。然而,一些开发者反馈称,目前该工具的 AI 功能还不够成熟,难以生成高质量的可用代码。这表明 AI 辅助开发工具虽有潜力,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专业开发人员的技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