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2018年7月31日——京东云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裸金属服务器租赁产品——云物理服务(Cloud Physical Server,简称CPS)。云物理服务器是一种按需购买、按量付费的物理服务器租赁服务,提供云端专用的高性能、安全隔离的物理服务器集群。此款云物理服务作为京东云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出后受到了用户的认可。
使用该服务,用户只需确定服务器配置和数量,京东云将提供便捷的计算、存储、网络的部署与管理。从而使物理服务器的部署、交付时间被大大缩短。配合京东云提供的强大企业级服务功能,用户可以将服务器的供应、运维等复杂工作托付给京东云,自身专注于业务创新。
在灵活配置方面,京东云目前提供了应用最广泛的标准计算型和标准存储型两类,满足不同用户场景需求,更多机型例如GPU、ARM、OpenPower机型等也将陆续上线。RAID模式可配置,对于系统盘统一提供RAID1模式,保证系统盘的高可用性。对于数据盘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NO RAID、RAID0或RAID1。而计费模式上,提供包年包月的计费方式,按需购买、按量付费,无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
在服务器管理方面,京东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控制台或者云API 即可执行开机、关机、重启、重装操作系统等操作。为确保管理高可用,京东云设置了专用管理网络,在数据网络发生故障或者设备宕机的情况下,可通过带外管理系统远程管理和维护故障设备。
在网络支持方面,高质量的BGP网络带来极速公网体验。用户可升配公网带宽最高至200Mbps,动态扩容公网。依托京东云数据中心高速的网络设备实现内网互通互连,提供高质量、高速度、低时延的内网环境。用户之间内部网络互相隔离,安全可靠。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内网CIDR网段。
此外,为保障用户安全,京东云云物理服务器免费提供基础2G的DDoS安全防护。默认公网只开放22端口,最大限度保证服务器安全。用户可登录操作系统后自行配置安全组策略。同时提供 7 x 24 小时的运维服务,自动调度 IDC 现场以及厂商资源,恢复服务器至可用状态。
云物理服务器产品解决了由于公有云虚拟云主机架构限制所不能实现的一些功能部署问题,例如,虚拟化业务、高性能计算业务、对IO性能有极高要求的业务,以及对核心数据要求高度掌控、安全隔离的业务。
对于使用传统IDC托管方式的用户,京东云云物理服务器能够确保用户延续原有架构习惯,实现高度的自我控制,无缝平滑承接。避免了IDC托管模式繁复的人工交互流程和漫长的等待时间。同时,接入云端也意味着今后可以享受更多的云产品服务,例如私有网络、负载均衡、弹性扩容等。
对于需要自己部署虚拟化应用场景的用户,云物理服务器交付给用户纯净的裸金属服务器,用户可最大自由度地部署自己的计算、网络、存储等应用场景。
对业务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在公有云虚拟云主机不能满足稳定性、计算能力、IO性能的情况下,或在相同性能指标条件下使用云物理服务器性价比更高,都是该产品的典型应用场景。
政企类用户应用场景
云物理服务器交付给用户独享的物理服务器,租户之间物理隔离,因此对于对核心数据库的安全、隔离有硬性指标要求的政企类用户,也适合使用该类产品,满足其独享、安全、高性能的需求。
目前,云物理服务器新品上线,特惠1折抢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云计算已成为全球商业的基础,但许多企业在使用云时仍存在误区。本文总结了5个常见错误:未从战略角度看待云、忽视安全、未将云与AI战略结合、未控制AI成本、被供应商锁定。避免这些错误对充分发挥云的创新潜力至关重要。企业应将云视为战略能力,注重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云与AI,控制成本,保持灵活性,以驱动增长和创新。
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CIO角色,为技术领导者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来提升其战略影响力。在东北杂货店,这一转变使未来准备责任得以在整个组织中重新分配。CIO不再是唯一负责预见未来技术需求的人,而是通过赋予业务伙伴AI能力,使展望未来成为共同努力。AI的"WOW"因素不仅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还将CIO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赋能整个业务生态系统的动力创造者。
一份新报告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行为、认知和关系。专家们认为,AI 将深刻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能力和自主性,可能导致认知能力衰退、社交技能下降和个人独立性减弱。同时也可能加剧社会极化,削弱共同价值观。尽管存在担忧,部分专家仍对 AI 增强人类能力持乐观态度。这份报告引发了对 AI 如何重塑人类本质的深入思考。
Tomer Cohen作为LinkedIn的首席产品官,负责管理产品、用户体验和客户运营团队。他从以色列移居硅谷,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被LinkedIn的理念所吸引。Cohen加入公司后,推动了从桌面到移动平台的转型,并致力于开发社交信息流等产品。他认为LinkedIn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人与职业网络,为用户提供发展机会。在Cohen的领导下,LinkedIn从单一的求职网站发展成为日常工作工具,拥有超10亿用户。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借助AI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