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北京,2018年9月21日——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颁奖盛典媒体沟通会顺利举办。来自业内15家专业媒体参与本次活动,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2018年IDC中国 “数字化转型大奖” 的评选历程以及项目整体设计。对10月19日即将在京举办的盛典也有了更为详细的认知。共同期待这一盛典的到来。
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女士为本次媒体沟通会致辞并表示:“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颁奖盛典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今年数字化转型大奖的案例征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同前两届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一方面说明用户和厂商对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也确实出现了大量好的数字化转型案例。这也是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最好体现。IDC也希望用全球的标准对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和评选,以更好的推动中国用户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走向全球,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高标准发展。2018年的颁奖盛典也是促进用户与ICT解决方案商交流分享的优质平台,以及帮助用户寻找创新创意借鉴点,也帮助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寻找商机。我们也希望各位媒体记者广泛参与和报道,共同推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中国的建设。”
随着第三平台与行业创新加速器6大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所有企业未来10年的主旋律,截至2017年,50%以上的中国Top1000大企业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IDC中国自2006年以来,特别针对行业高管与业务高管,携手IT领域合作伙伴,打造年度数字化转型饕餮盛宴,致力于搭建业界交流分享的优质平台,以促进用户与IT厂商间的更深入合作。
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奖项类别:
数字化转型综合领军者、数字化转型颠覆者、数字化转型年度领军人物、全方位体验转型领军者、人才开发领军者、信息与数据转型领军者、运营模式转型领军者。
目前已公布各大奖项的优秀奖以及年度十大人物,如下:
另外,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卓越奖将在盛典当天隆重揭晓。
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盛典亮点:
· 八大分论坛——聚焦最新热点;
· 主论坛——聚焦行业专家专题演讲;
· 1000+嘉宾,带您一起深入了解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未来,借鉴优秀获奖企业项目的实践经验。
· 业内数位演讲大咖陆续与大家见面,走进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的现场,共同领略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彩历程。
· 400人颁奖盛典,共同见证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的优秀项目和杰出人物的荣耀。
· 盛典融入最新数字化技术。如科大讯飞的听见系统、HP的3D打印技术、线上线下同步数字化转型宝典集锦, 以及金山数字化平台将同步直播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 共同打造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先生在会上表示: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已成为企业用户的第一优先级目标,借鉴行业最佳实践是实现这一步目标的重要举措。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颁奖盛典对中国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梳理和呈现,用户和ICT解决方案商都将深受其益。IDC在本次案例收集、研究与评奖时发现:金融、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较为成熟,政府、制造、医疗、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农业未来也将有巨大成长空间。80%的获奖项目都和云与大数据相关,两类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向纵深;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正在加速渗透数字化转型项目。商业模式、速度、项目创意方面中国数字化转型项目相对领先全球;战略能力、体系架构、业务价值、技术应用的成熟度、人才开发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数字化转型是一个10年的旅程,我们衷心希望政府、行业用户、ICT解决方案商、研究机构、媒体等一起携手,加速推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数字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了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时推出配套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的视频并在类似TikTok的信息流中分享。Sora 2在物理定律遵循方面有显著改进,视频更加真实。应用提供"客串"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植入生成场景中,并可与朋友分享形象使用权限。该iOS应用目前在美加地区采用邀请制,ChatGPT Pro用户可直接体验。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问题频发,从推理模型表现不佳到AI幻觉现象,再到版权诉讼,这些都表明当前技术路径可能并非通往真正智能的正确道路。专家认为,仅靠增加数据和算力的扩展模式已显现边际效应递减,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者提出智能应包含统计、结构、推理和目标四个层次的协调,并强调时间因果性的重要性。面对LLM技术局限,业界开始探索神经符号AI等替代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