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中间经历环节繁多:种植、收获、烘培、运输、销售、研磨、冲煮……这期间涉及咖农、经销商、贸易商、海运物流服务商等多个角色,并且他们之间往往不直接认识也不直接产生交易,信任度极低。
这样的情况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到优质咖啡豆和享用高品质咖啡的难度和成本,因为许多经营者通常都不会100%到原产地收购咖啡豆,同时也不能保证咖农们不在优质豆中掺杂劣豆。
但是如果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区块链技术特点及商业应用场景
区块链属性的框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且可持续、透明且可审计、基于共识且可交易、经过统筹且灵活。因此,通过构建共享账本、智能合约、多方互信、隐私保护四大技术能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摩擦问题。
今年年初,全球集装箱运输及物流领域的巨头马士基集团,与IBM共同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透明、可追溯的信用机制和全球智慧供应链,从而解决以往贸易交易单证文件冗多、成本高、货物追溯难、多方信任等问题。
针对于类似咖啡豆这样的国际贸易,通过区块链平台,所有物流涉及的元素,如文件、报关单、提单、原产证明,包括提货柜、称重、装船中间的温度控制、进出海关等信息,统统通过共有账本放到链上。这样,制造商不需要跟船运公司,或者码头来回确认,就知道货物的实时状态。制造商能清楚地看到供应链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并提前安排库存。而对于船运公司来说,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去做客服,利用货产和集装箱的限免周期,还可以减少申报,更好地利用好港口码头设施。同样,对于海关关员来说,工作也变得非常轻松,不用每次都去责问“为什么给我的信息是错的”。
由此,原本马士基将冷冻货物从东非运到欧洲,需要经过近30个人员和组织,进行超过200次的沟通,而如今,这样的低效沟通已经不复存在。
总结来说,区块链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的交易时间,消除不必要的中介成本,同时还使得交易变得可验证、可审计、防篡改,大大降低了交易欺诈风险,提高了交易相关方之间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IBM还将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引入到了多个商业场景中。比如:与沃尔玛、京东、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了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并推出了食品安全区块链项目,从而加强食品追踪、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与中国邮储银行联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实践;与联合利华合作开发针对数字媒体购买的基本财务对账解决方案,为广告公司提供更高的透明性……
而这些,都基于IBM的区块链平台。
基于HyperLedger的IBM区块链平台
作为超级账本(HyperLedger)区块链开源项目的创始者之一的IBM,同时也是该项目代码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从2016年至今,IBM已经为平台贡献了44000多行的核心代码,占平台总代码的90%。包括Hyperledger Fabric、Hyperledger Composer、Hyperledger Indy等在内的子项目都有IBM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IBM构建了一个面向新商业模式的区块链平台,意在为企业提供安全开发、运营和治理企业区块链网络的能力。而通过业务网络的构建和扩充,以及对应用程序的完善优化,IBM还针对行业场景和挑战提供了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如食品安全解决方案、食品溯源解决方案、全球贸易解决方案等等,企业可以选择直接调用平台上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重新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
依托于深厚的底层技术基础以及个性化的上层解决方案,IBM希望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多元化的企业级区块链生态环境,从咨询、设计、开发,到实施、维护打造端到端的服务能力。
具体到IBM区块链平台整体架构,自下而上主要包括了四层:
据了解,为了保证业务的持续在线,IBM区块链平台在公有云上的部署是以容器化的方式实现的,无论用户使用什么样的节点,平台都能够保证在一个容器停下来的同时,另一个容器能够无缝接管。与此同时,通过IBM Cloud云平台,企业用户还可以通过API直接调用云平台上的Watson IoT、工作流、人工智能等功能。
而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地区块链项目,IBM的服务通过车库创新( Garage)形式进行,由IBM区块链专家与客户一起,深入研究与区块链相关的案例,帮助企业从组织文化、组织管理、到业务模式等全方位进行梳理和分析,最终确定适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路线图。在整个过程中,客户变成了参与者和创造者,因此也使得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能力的结合变得更加无缝,双方的交流变得更高效、更准确。
据此,在11月28日的云讲堂上,IBM云计算区块链架构师胡磊将进一步为大家解析区块链技术特点、应用趋势,以及IBM区块链平台如何与企业服务和流程做整合和更多区块链应用案例。戳此链接快速报名:http://www.zhiding.cn/special/IBM_Cloud_Blockchain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旅游预订巨头Kayak和Expedia正在开发基于AI的智能旅行助手,能够将社交媒体内容转化为实际行程。Kayak推出了基于ChatGPT的AI聊天助手,提供个性化旅行规划服务。Expedia则发布了Trip Matching功能,用户可发送Instagram旅行视频,系统自动生成相应行程。两家公司都强调在为用户提供便捷体验的同时,需要平衡用户控制权与AI代理的自主性,利用海量数据为"搜索型"用户简化复杂的旅行规划流程。
香港大学团队开发了MiCo多图对比框架,通过自监督学习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比较多张图片的细微差异。该方法无需人工标注,仅使用图像内在约束作为监督信号,在多项视觉理解测试中超越了GPT-4o等先进模型,为解决AI多图推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大型在线零售商的时代即将结束。OpenAI、Gemini等AI助手正在重新定义购物方式,消费者不再从零售商主页开始购物之旅。AI成为策展人和购物向导后,传统数字商城将面临死亡。这与十年前社交媒体颠覆新闻媒体的情况相似。零售商需要采用三种生存策略:价格领导、物流网络优势,以及内容咨询领导。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抱专业化、个性化和咨询能力的品牌。
这项由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团队开发的突破性AI技术,首次让机器具备了类似人类的空间推理能力。通过创新的细粒度偏好优化训练方法,SpatialReasoner-R1不仅能准确判断图片中的空间关系,还能提供完整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空间质量和数量任务上分别实现4.1%和9.0%的性能提升,为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等领域带来重要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