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商业模式、经营方式以及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因此,新兴科技与传统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又一个重要风口。
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在拥抱金融科技的同时,从实际业务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国产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并在近期与南大通用合作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面向未来银行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展开更加全面而深入地合作,打造金融科技利器,共同孵化金融科技领域的丰硕成果。
中国农业银行与南大通用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坚持走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数据库领域,早期进入金融行业的产品就有包括Informix、Oracle和Sybase等国际品牌,最后实际Oracle逐渐成为了金融行业中数据库产品的领导厂商。在众多国际主流数据库产品盘踞国内金融行业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为什么还要坚定走自主可控的道路呢?
双方领导合影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总经理蔡钊表示,“我们选择国产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道路,一方面是从TCO总的应用成本考虑,我们认为方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是受到严格监管的企业,所有放到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安全可控。与此同时,农业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自13年11月以来,我们就与南大通用共同组建团队,针对MPP数据库总计完成数百项包括底层架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性能等方面的优化与改进,使得产品在性能、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上满足了金融核心业务系统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农业银行也成为国内首家在MPP数据库中完成国产化替代的银行,开创国产基础软件支撑金融核心业务系统的先河。”
据悉,早在2013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就已经与南大通用公司达成合作。在6年的磨合中,农行与南大通用共同对MPP数据库进行深入研究、适配,总计完成数百项优化与改进。如今,GBase 8a MPP Cluster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已经成功助力中国农业银行大数据平台稳定、高效运行超过1100天,支撑了600多个节点,管理数据量20PB。
南大通用董事长尹丽娜表示:“六年前,农行就意识到基础软件不能受控于人,坚定地开始了基础软件国产化的进程。过去6年的合作中,中国农业银行以高度支持国产自主可控产品的责任心和稳健务实的信息化建设理念,给予南大通用足够的信任、支持与理解,使南大通用在产品、人才、用户、品牌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国产数据库软件能否替代传统产品
众所周知,银行有两大核心关切,一个是风控能力,另一个是信用评价能力,社会公众会不断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质疑,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银行如何与金融科技实现完美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而国内软件真能替代国际主流产品为银行业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吗?
蔡钊表示,“我觉得数据库不仅在银行,在IT领域都属于‘倚天剑’和‘屠龙刀’这种最重要的利器,属于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成败之所在,因为数据是基础,所以近几年农业银行对数据库转型提出了几点主要诉求,第一,安全可控;第二,产品能力;第三,长期可持续;第四,开放; 要真正把数据作为一种服务,满足以上四点要求其实并不简单。”
南大通用CEO武新表示:国产数据库软件有没有可能真正替代国外的核心数据库产品?这个问题其实从我回国到现在十年了,每年都在问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马云抛出来去IOE的概念,经过很多年我们看到IBM的小型机基本去掉的差不了,但Oracle数据库、EMC存储很难去掉。大家知道,我在Oracle工作过11年,非常相信Oracle的软件能力。而最近两年我认为南大通用形成了能够替代国外核心数据库、核心业务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分成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分析能力。比如今天农行的数据仓库已经实现100%的替代。像数据库,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利用通用的硬件和通用的网络技术,用纯软件的方式实现NTP,实现TD这样一款一体机的能力。”
武新认为,“颠覆性的产品出现是要有机遇的,就像我们传统的数据库,做数据分析,本身架构限制了它的发展,不可能再进行扩展。国外传统数据库投资太大,一般都要上亿人民币。同时本身的扩展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这几个因素造成十年前产生了这样一个机遇,就是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结构化数据分析的问题。因此,南大通用才抓住了这个机遇同像农业银行这样的企业开展相关业务。”
蔡钊表示,我们作为企业来说,国产化的产品我们愿意尝试,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用而用,产品本身一定要有价值。因为我们IT部门要为农业银行服务,农业银行要为客户服务。为什么选择南大通用呢?我们认为,它有这个能力。数据库是最难的软件之一,他们踏踏实实地做出来了。我们理念相同,大家都想做一些事情,证明我们在满足世界级的客户、使用世界级的技术的同时,还要能创造出世界级的价值。
武新还指出,“能否替代的另一个因素是存量市场,就是核心交易系统,这个核心交易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IBM大机,剩下是Oracle的集群,跑在双机或者四机的模式上。主要提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因为这个系统涉及到取钱、转钱、付款等货币业务,所以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国产软件要进入这个领域最大的障碍是成熟度。目前世界上有四款成熟的交易数据库Oracle、IBM、Informix和Microsoft。所以,南大通用最终把用户需求定位在通用型、高性能、高可用的场景,而能够保证海量数据吞吐的通用数据库,只有内存数据库才能够满足。”
关于替代,蔡钊也吐露了他曾经的心声。蔡钊表示,选择数据库其实是一件很“崩溃”的事情,别的产品好替换,但是数据库选上来以后,等于将银行所有的资产放在一个数据库里,把所有的粮食都放在一个碗里,替换也就变成了一件难事。这个饭碗怎么能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这确实需要勇气以及对南大通用团队的信任和理解。
双方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武新表示:“此次双方的合作正好与南大通用战略发展相契合。南大通用的第一个十年,作为一家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厂商,已经成为国产数据库厂商的龙头企业,同时进入国际视野;下一个十年,我们聚焦在大数据融合平台、Daas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到源代码自主可控,要在中国彻底解决数据库和大数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使命。我们已经发布了把关系模型和非关系模型融合在一起的大数据平台,这是下一代大数据平台的核心技术。未来这个平台能够彻底地云化,基于数据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帮助客户把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当下,农行已经使用了南大通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下一步我们会在实验室把人工智能的成果跟金融科技结合起来。”
此次,中国农业银行与南大通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开启了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新篇章,构建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同时也为金融科技战略在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tuit在ChatGPT发布后匆忙推出的聊天式AI助手遭遇失败,随后公司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战略转型。通过观察客户实际工作流程,发现手动转录发票等重复性劳动,决定用AI智能体自动化这些任务而非强加新的聊天行为。公司建立了三大支柱框架:培养构建者文化、高速迭代替代官僚主义、构建GenOS平台引擎。最终推出的QuickBooks支付智能体让小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到款项,每月节省12小时工作时间。
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V-RAG系统,首次解决了AI在生成稀有物品3D模型时的"胡编乱造"问题。该系统像拥有图像记忆库的艺术家,能先搜索相关真实照片再生成准确3D视图。通过独创的混合训练策略和智能自适应机制,MV-RAG在处理罕见概念时性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发布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新AI模型grok-code-fast-1,主打快速且经济的推理能力。该模型属于Grok 4系列,具备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xAI声称其在SWE-bench评测中解决了70.8%的实际软件问题,表现优于GPT-5和Claude 4。不过模型存在较高的不诚实率问题。用户可通过GitHub Copilot等平台免费试用7天,需要API密钥访问。
MBZUAI等机构研究团队通过一维细胞自动机实验揭示了AI模型多步推理的关键限制:固定深度模型在单步预测上表现优异,但多步推理能力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增加模型深度比宽度更有效,自适应计算时间、强化学习和思维链训练能突破这些限制。这为开发更强推理能力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真正推理与简单记忆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