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在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下午,好享家CEO汪浩、小黑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陈福炜、新潮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继学、亿欧公司副总裁李双就《企业如何服务美好生活?》做圆桌讨论。
2018年11月29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以“智能产业,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暨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在北京国贸大酒店正式举行。
大会现场,汇聚了5000名各产业创新者、行业领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讨论,他们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对面临新机遇,企业应该如何做也给出了建议。本次峰会采取“1+6”的组织架构,除了11月29日的“2018创新者领袖峰会”外,30日还将举办包括新技术·新动能创新者论坛、大健康创新者论坛、小程序创新者论坛、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企业智能服务创新者论坛、未来零售创新者论坛在内的6场垂直峰会。
在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下午,好享家CEO汪浩、小黑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陈福炜、新潮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继学、亿欧公司副总裁李双就《企业如何服务美好生活?》做圆桌讨论。
圆桌环节核心观点为:
1、新潮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继学:美好生活不变的东西是:物欲的控制、满足之后的惬意、爱;变得是消费观念。
2、好享家CEO汪浩:美好生活不变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存在;而满足消费者的方式则是一直在变。
3、小黑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陈福炜:美好生活不变的是每个人的都需要被满足,但变的是大家对满足程度的不同需求。
李双:欢迎三位嘉宾,刚才我们讲了很久的人工智能,现在我们要聊一聊人工智能促使美好生活更加美好的圆桌,这也是人类追求终极的生活状态,美好生活。我们废话不多说,大家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顺便跟美好生活挂着边。
张继学:在电梯里安一个智能屏,和你互动,传递你想要的信息。
汪浩:我们是好享家,让家更舒适,更健康,我们是全屋舒适智能家居集成服务商。
陈福炜:我来自小黑鱼科技,我们想做会员制的消费服务平台,所以我们是一个只为我们付费会员服务的APP。
李双:大家可能听好享家的时候知道跟智能家居相关,听新潮传媒的时候会想到在电梯广告经常遇到,但是小黑鱼这个品牌,可能一下子还听不清是做什么的。再介绍一下。
陈福炜:对,我们比较新,我们大概去年这个时候成立的,到现在一年的时间,确实是最近开始大家听的比较多,以前并不是有很多人讨论这件事情。我们现在是做一个会员制的消费服务平台,给我们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一些商品、线上线下特权的服务。所以,我们是做消费者服务跟商品的连接。
李双:概括来说就是品质服务的平台,跟会员相关。而好享家这边是舒适智能家居,打的是舒适这个词,新潮传媒服务的是中产家庭的消费升级的需求口。我试着去找三家企业本身对美好生活的关系,和相关联的一个词,大家都用到了一个定位叫消费升级。三位嘉宾理解一下,如何去定义美好生活,如何去理解它,它又是体现了怎么样一种消费者的需求?
汪浩:美好生活一般认为是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但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实践,所以如果说是实践的话,更多是在做一些具体的动作来满足对自我认知的定位。
对于价值观来说,近几年我们发现消费者产生了一种新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当中重新定义自己,把自己划归为某一类人,这其实是我们一个新的消费机会。
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在变。美好生活这个定义,我认为每一个社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义,而这种独特的定义带来了更加细分化的需求和机会。我觉得不论是像好享家这样消费连锁的服务平台,还是像新潮传媒或者小黑鱼,带来的就是这种比较全面的满足需求的机会。
李双:我们的用户人群的画像是什么样的?
汪浩:好享家的使命是让家更舒适、更健康。“更舒适”是说一个家你进去以后的感知,从温度到湿度,到你喜爱度的层面,更多的是通过设备和你的眼光来决定的;“更健康”的满足,一方面是设备的提供,更主要是服务的提供。把设备安装在家庭,提供设备全方面保养维修的方式,营造一个物理环境,是好享家针对目标人群的解决方案。好享家目标人群的定位,主要就是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人群和家庭。
李双:我们上午在谈美好生活,除了跟物质生活以外,还有情感的需求,这个方面是健康、舒适的家庭的情感的场所。在这方面,新潮传媒是如何做的?
张继学: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是符合人类的慵懒基因和体验感受的生活叫美好生活。腾讯有一个32000人的调查,76%的80后、90后他们认为自己是懒人,他们不想做饭,不想洗衣服,水电费都在手机上交,所以你能把产品和服务送到家里面,这种生活绝对是美好生活。
我们还看见,商业零售遵循的就是慵懒基因和消费体验。最早我们会到街铺上买东西,很重很麻烦,后来到百货商店,然后到一站式购齐,慵懒了;然后到中高级,我不仅能够买东西,还能吃喝玩乐,看电影,这就更加慵懒了;最后就是小区、社区商业兴起,直接送到家里面,就更加慵懒了。
同时,还要符合消费体验。于是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符合生活品质的产品就出现了。新潮就是把产品和服务送到家的最后十米的信息提供者,我们认为未来线下的所有的媒体都是互联网物联网化的。在公共空间中,大家会认识你的群组画像,但不一定是你的个体,个体是有隐私的,把你喜欢的消费企业的产品或者信息给你送到你的电梯空间中去。在你回家的最后一站,出门的第一站都能看到你想看的商品信息,或者消费信息,我认为这也就是新潮对美好生活的贡献,谢谢。
李双:好像听完了张总这么介绍,电梯广告也不那么烦人了,好像很美好。如果是懒人经济的话,相当于不管在以家庭为场景,还是以线下大的综合体为场景,还是电梯广告为场景,我们就在一个场景下能够解决我们尽可能多的需求,而在新潮传媒这样平台提供的服务里面,咱们以后在电梯里面少看点手机,都看点上面一些广告,体验一下视觉的盛宴。陈总这边怎么看?
陈福炜:小黑鱼科技的目标受众目前来看,定位在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为主,我们发现这个群体可能对于不管是服务、商品还是各种各样的诉求,对品质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同时也不会放弃追求高的性价比。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提倡了一个理念,希望能够为我们的付费会员做到买正品批发价,希望我们的服务、商品都是以批发价的价格给到用户,确保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现在互联网上面就像信息一样的服务商品也很多,所以消费者也很难去真正的理清楚那些东西是否有品质保证,同时也有一个比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就是致力于去做这一块,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子的话,对大家追求美好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李双:是物美价廉。
陈福炜:可以这样理解。
李双:如果我们用户画像本身是18-33岁的人群,男女性的比例做过分析吗?
陈福炜:因为大多数消费平台如果不是特别的偏重男性的话,比如像运动品类,运动鞋可能就会出现一边倒的,80%是男性,其他大部分的消费品牌应该是女性占比高一点,在小黑鱼上面也是一样的,女性群体会多一些。
李双:所以消费大军还是女性的支撑。
陈福炜:因为男性都要赚钱,所以消费这个事情更多交给女性来。
李双:我们都说美好生活本身现在是美好生活,我们未来追求的是美好生活,以往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奶奶其实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挺幸福的。到底每个阶段的美好生活变与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按照自己的行业来看,不管是电梯广告,还是智能家居,还是线上的电商金融,每一个领域原来的东西的本质和我们现在变了的东西,变与不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张继学:我觉得美好生活变与不变的东西,一个是物欲的控制,你想多了可能就不幸福了,第二个是满足之后的惬意,第三个是爱。有爱这个世界就能美好,想的好这个世界就美好,得到了之后就满足,这个世界就美好。这几代人都是OK的,比如我们父母那代是不花钱的,他存钱觉得很OK,他跟邻居比有多少存款。现在美国和日本已经发现,50后的老年人在美国和日本消费特别高。新一代是要花钱的,我们退休可能是全世界飞着旅游,消费观念不一样,但是这三点不会变。
李双:谢谢,汪浩总。
汪浩:我觉得不变的一定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本身一直要被满足,但是更多这一点是要坚守和不断的探索;变的是满足消费者的方式在发生变化,满足消费者方式的变化作为美好生活发展到现在,到互联网下半场,更多的应该是从我们整个产业后端的整合和效率提升体验感的升级这块去思考。
效率的提升分为两块,第一块是我们本身组织结构和我们触达服务和商品过程当中,消费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服务落地以后,跟消费者的接触以及我们跟消费者触达时候的消费。第二块就是体验感升级,这块最终的核心是说如何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把分层的需求量化并匹配,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加精准、快速的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李双:谢谢,陈总。
陈福炜:我觉得不变的就是每个人都需要被满足,被服务,每个人都有这个诉求。变的是你到底满不满足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来自农村,所以我特别有体会,比如说我们家要买个空调,可能我的爸妈他们觉得也搞不太清楚,这个空调跟那个空调有什么区别,他们觉得家里有空调装上就行了。对我来讲,我可能更微观的判断为什么装这个不装那个,这是本质的区别。
上一代人比较满足于可得性,他觉得家里有空调就OK了,有电视就OK了,但是我们可能到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除了要有的要求,对有的品质是有要求,对这个是有选择性的。
张继学:我插一句,前两天中央台有一个片《你幸福吗?》,幸福来自什么,说幸福来自于“比较优势”,我有我同学没有,我幸福,我有我邻居没有,我幸福,幸福等于你拥有的除以你想要的,如果分母你想要多了,你的幸福感就会降低。
陈福炜:我也有一句话,你的富有程度取决于你邻居的富有程度,你邻居如果富有你就富有。
张继学:老是跟隔壁老王比,我们也很有压力。
李双:我们跟自己所处产业本身的传统或者是新型的技术去对比,比如说现在我们在做的事情,给自己的企业用了什么新的技术、新的经济、新的理念的东西去赋能,这个技术又是怎么去赋能我们现在新的消费者需求的,这个事情大家都是如何做的?
张继学:有人描绘过汽车,说汽车将会从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变成一部手机加四个轮子,变成一个电影院加四个轮子,变成一个移动智能货柜加四个轮子。无人货柜在办公室没做成,可能无人驾驶时代,在无人汽车上可能搞成了,因为人在汽车上只要不开车了,他消费的东西就多了,场景是足够你去看电影和购物的,电梯媒体也是。
以前电梯和你是没关系的,未来会让你和电梯互相认识。电梯将会从一个广告产品升级为一个智能的购物体验环境,是一个购物的导流环境。所以,我们正在推出一个产品叫做电梯购,并不是我要你在电梯里卖东西,而是我在电梯里推出你想要的东西,这样大家坐电梯就不会那么枯燥。所以说,这是我们去用AI和算法为线下广告数字化升级做的一些工作,我们认为,线下媒体迟早会数字化流量化。
李双:这个比较有趣,如果是电梯场景的话,本来广告和用户没有一个直接的触压点,除了视觉上的触压点,怎么让消费者知道是他想要的产品,我们能够播给他看。
张继学:现在有很多技术能把一个小区的地位位置拿出来,你在家里晒过什么,你在家里搜索个什么,浏览个什么,这个小区的群组画像就出来了。把这小区消费者的标签列出来,之后在电梯里我们就可以推更多符合这种标签的商品信息给你看。
李双:是在海量信息里面从概率的角度上来说,有可能缩短你感兴趣的集合。那好享家这边我们去看新的技术,怎么能够让原来的家居在这个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说更好的服务于大家?
汪浩:其实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叫做舒适智能家居,说白了就是提供家庭里面的冷、暖、风、水和智能的设备。像空气的温度,包括地暖、新风、智能和净水的服务,原来这些设备是单独和割裂的,在家里面互动的效率是没有的;现在随着智能和IOT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发展,我们看到一个可见的未来,可以在家里面真正形成一个智能化、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设备。
在之前我们讲到IOT或者家庭物联网的时候,更多并不是真正物联网,而仅仅是把设备的控制端电子化了而已,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应用更多让整个家庭,第一更节能,第二更舒适,第三更智慧,通过这种方式让顾客或者说我们每一个家庭能够感受到更加舒适、健康和安心。
回到线上来说,我们认为技术这个逻辑,有可能对好享家来说,更多的不是技术的门槛,而在于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刚才我说的IOT技术的成熟度本身已经完全满足了这些需求,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能够把这些整合到一个家庭里面去,真正的把刚才我所描绘的能够实践。
其实我们现在通过跟多方的跨界或异业整合能够做这到一点,更多的是触达消费者和让消费者认知到这个便捷性的过程。这是最难的,科技本身的应用有可能是一个需要去探讨,不断实践的最重要的环节。
李双:除了这些整个系统集合之外,我们有自己的硬件产品吗?
汪浩:我们会有一些硬件,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整合性的平台,能够让每一个厂商、每一个供应商、每一台设备,通过我们这个平台的整合,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和服务化的体验,落地到每个家庭里面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李双:那如果未来比如说我在一个家庭的场景里面,其实我有不同的产品,音响,或者枕头,不同跟AI相关的,但是每一家又有自己的系统,你如何让这些系统去用你的系统全部接通?
汪浩:并不是这样,其实从今年我们如果关注IOT发展,它大方向已经更加开放和融合。小米前段时间的发布会已经all in IOT,并且全面开放底层物联网的平台,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
大家知道这么大的市场和这么大的机遇是没有办法由一家企业做到的,即使像BAT这么庞大的巨头也是一家做不到,必须有整合的思维。就像当年的苹果手机一样,其实我们就是一个整合方,把所有的设备整合成一个集成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并且通过服务来实践它。真正的IOT和智能设备,安装只是开始,交付的那个环节,顾客开始使用的时候才是IOT真正价值发生改变的最开始的一个阶段,而这个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甚至未来我们可以跟在座的两位有很多的互动和合作。
李双:跨界的整合,比如说小黑鱼是会员制的服务平台,本身有一些会员是可以享受到跟咱们金融相关的服务,有一些是不能够享受的,这些是怎么样的一个衡量标准?
陈福炜:因为我们现在是大概有100多万的付费会员,真正能够享受到我们提供的服务大概只是20%多一点,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交了年费之后,我们会员就一定能取得金融服务。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主要就是基于大数据。
我们自己有一个团队做这样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评判,我们有自己的一套信用评级体系,会给每个用户打一个分数,基于这个来判断你到底是否能够享受我们金融服务。所以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大数据和数据化的利用,是非常多的。
我刚才说了信用分上的应用,我们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商品太多了,希望未来提供的商品是相对有限的SKU,六千个或者一万个就很多了。怎么样知道哪一些六千到一万个SKU能够满足会员的需求?还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去挖掘、辅助我们去挑选出这些符合我们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第二,每个人来其实要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机器学习跟人工智能上面也会有大量的应用。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团队在开发智能推荐系统,能够给我们每一个会员推荐他需要的服务,他需要的产品。
李双:我们虽然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圆桌,但是每个嘉宾都提到了智能,我们用智能的算法去核算大家社区里面感兴趣的广告,用智能的算法去整合整个家庭里面的系统。大家有哪些集合,我们又用智能的大数据的算法去核算我们平台上会员他们有怎样的喜好,然后来挑选优质的品质SKU。智能产业本身去支撑赋能的美好生活,我们能够想象到对于消费者,整个消费过程终极状态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可以试着去想一下,张总先来。
张继学:用智能给消费者赋能的终极状态,还是要回归到消费者本身。你能解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能够在成本、效率、体验上去优化,就比如说办公楼的无人货架是方便的,也打造了一些互联网创业精英,但是供应链没有优化。当我看到还是开着面包车、骑着三轮车上货的时候,就知道他的成本控制不住,也是一个烧钱的公司;包括现在的盒马鲜生到现在为止也不算成功的,今天阿里新零售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盒马生鲜在全国只有100多家店,能够更多是广告和宣传作用。所以,能够真正赋能到智能生活的,还是应该去满足三个条件,成本、效率和体验,然后解决真实的需求。
汪浩:非常赞成张总的看法,其实我觉得没有终极的状态,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在变,这才是永久的变化。包括刚才在底下我们在私下交流,我也认为一个企业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创造顾客价值,这个里面其实实践打法一定是在变的,因为企业和消费者都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核心,除了刚才讲到了科技力量之外。
其实还有什么?就是人性的关怀。
这种人性的爱和关怀是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迭代当中的,这也正是我觉得商业最有趣的地方,是在不断的自我迭代和变化的。这种自我迭代和变化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状态,只有更好的状态,而我们奔着这个美好未来,应该说不断去追求和追逐,这才是我们更加享受的一种终极状态。
李双:没有终极状态,只有更好的状态,陈总。
陈福炜:其实我也不知道终极状态是什么,我觉得新技术的应用就是我们评判新技术要应用在我们自己的企业里面,看能不能提升效率,不管是提升我们企业的内部的效率还是提升我们用户的效率。总之来讲,因为刚才张总也说,要么能够缩减成本,要么能够优化体验,我们看这个问题,你缩减成本还是优化了体验,都觉得这个效率是提升的。所以我们衡量新技术的应用,就是是否提升了效率,因为整个大的效率就是你要去考虑的,每个环境都是你要去考虑的,你这款商品跟消费者的效率是联系在一起的。
张继学:我曾经畅想过一个场景,说电商从1.0时代人多货少的理性需求、理性购买到2.0时代货多人少的感性购买,到3.0时代的电器变网器。那个时候,可能在家庭里完成的消费可能是一个创举,但我不知道成本和效率是不是控制得住,比如说你家里的电冰箱,安上摄象头和安上传感器之后,一个月吃了多少水果,吃了多少肉,吃了多少鸡蛋它都知道了,然后它可能会跟你说主人,咱们家鸡蛋只剩三颗了,再来十颗吗,同意,语音就能购买。但是这样的话,制造企业就会长出运营能力,变成综合性服务企业。电商3.0时代的出现就会让家庭冰箱成为那一个区域的产品调节和前置仓,我不知道是不是终极,如果是终极,那成本和效率一定控制得住,如果不是终极我也不知道。
汪浩:就这句话我也想说一下,其实有三方面是一定不断演化的过程,第一是不断细分社群化的趋势,第二是企业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而不简单是商品,第三个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就是说更加趋同的是我们文化的归属和认同感,这三个是不断迭代和去细化的,针对这三个趋势,我们如何去聚焦满足一部分的需求,有可能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李双:我们本来是美好生活的一个赋能者,一个缔造者,又是深深参与在其中的。三位嘉宾在家里现在或者是孩子或者父母有用到过哪些智能的产品?跟智能相关的。
张继学:智能音响。
汪浩:其实所谓真正的智能,比如说从空调到地暖到新风到净水的互动协同。这个其实已经能够做到了,关键是大家愿不愿意尝试。
李双:从您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产品是比较容易切入到家庭这个场景里面作为入口?不能像智能的系统或者是解决方案。
汪浩:去年最火的是音箱,真正带给家庭或者个人不一样的体验和体感的东西,而音箱作为一个内容的入口,有可能是一方面,但是下一步有可能是别的东西,最终整合的是一个全方位的体感的系统,而不是单一商品。
李双:好,陈总家里。
陈福炜:可能会成为一个流量的总入口,比如说冰箱、电视,我很同意汪总说的,单一的这些产品其实没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们家的小孩可能玩三天就不想玩了,觉得很无趣,我觉得可能还需要再往前推进一下。
李双:我听了一个故事,跟已经有了小孩的爸爸妈妈跟他们在一起聊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家孩子长到几岁之后已经换过三个机器人,但是后来我不会再给他换第四个机器人,我说为什么,是因为产品有问题还是什么?他说不是,是因为我的孩子开始以没有感情的交流方式和我对话。
本身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智能产品围绕着我们整个生活,把我们生活解放出来,双手把美好生活打造出来的过程中,其实智能的产品本身是一个双刃剑,可能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我们把好的一面尽量发挥到一个极致,未来希望我们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智能产品的出现,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福利,真的能够达到阶段性更美好的生活。今天先这样,我们圆桌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