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今天让投资者们暂时舒了一口气:Oracle第二季度财报表现相当稳健,高于预期。
该季度Oracle在某些特定成本如股票补偿之前的收益为23.3亿美元,即每股61美分,高于去年同期的22.1亿美元,即每股52美分。净利润达到每股80美分,高于分析师预期的78美分。
此前华尔街预期Oracle总收入会有同比下滑,但最终基本是持平的。Oracle第二季度收入为95.6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的95.9亿美元略有下降,此前分析师预期收入为95.2亿美元。
业绩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Oracle最大的业务部门——云服务和许可证支持部门,该业务收入为66.4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66.3亿美元。
Oracle联合首席执行官Mark Hurd在声明中表示,他相信这一领域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他说:“ERP一直是企业应用业务最大的而一部分,因此随着客户从传统内部部署ERP迁移到Oracle Fusion ERP云,我们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增长潜力是有的,但Oracle能否说服客户是另一个回事。根据Moor Insights&Strategy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的说法,可能性不大。
Moorhead说:“Oracle的收益好于预期,这在短期来说是个好兆头。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意味着Oracle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方面落后于AWS和Azure已经很多年了,而且我不认为很多客户把Oracle视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至少,短期的提振足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盘后交易中Oracle股价上涨了5%。
Pund-IT分析师Charles King说:“科技股和更广泛的市场普遍疲软的时期之后开始显示出一些生命力,这让Oracle从中受益。Oracle在过去一个季度的表现算不上出色,但小幅超出分析师的预期,让现有股东和潜在的股东感到了些许乐观。”
Oracle第二大业务——云许可和内部许可业务——也在助推股票上涨,这部分业务的收入为12.2亿美元,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1.9亿美元。
Constellati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副总裁Holger Mueller表示,Oracle股票上涨的另一个潜在原因是Oracle在从许可收入转型为订阅收入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这让Oracle从股东的角度来看更具价值。不过,他仍然担心Oracle需要在本季度削减资本支出,他说这是必要的,因为Oracle需要继续在数据中心能力方面有所投入。
“但是,Oracle确实将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它必须说服现有客户迁移到云端,资本支出必须与增长保持一致。任何有关容量的挑战以及未来几个月内迁移到云端的等待都将成为风向标。但是因为Oracle一直避免在这方面制造出任何新闻,所以几乎没有人担心这个问题。”
他说,该季度的另一个关键是:“在上一个收益周期中我们没有听到关于Oracle装机客户进行重大更换的消息,只要Oracle可以留住这些客户,那么这些收入就是Oracle需要转换为云收入的‘银行资金’”。
这个季度对于Oracle而言通常是忙碌的一个季度,Oracle表示已经签下了Chegg和Western Digital等重要新客户。此外Oracle还举办了Oracle OpenWorld年度客户大会,展示了自己的在云领域的雄心壮志,以及为了应对AWS等竞争对手所打下的基础,Wikibon分析师James Kobielus这样表示。
此外,Oracle还在该季度公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针对开发者的新型无服务器计算框架;通过几个收购加强自己的云服务能力,例如收购的goBalto初创公司,主要提供用于管理临床试验的云平台;收购销售情报公司DataFox;11月收购了软件定义WAN公司Talari Networks。
然而,所有这些发展都被Oracle一位主要高管的离职消息掩盖了,Thomas Kurian曾在Oracle服务了数十年,最近担任的是Oracle产品开发总裁,负责Oracle的云战略。但据报道,他与Oracle董事长Larry Ellison就发展公司云计算业务的最佳策略产生了分歧,他认为应该在AWS等公有云上提供更多软件,以此让Oracle自身基础设施实现多样化。
据报道,Ellison不认同这个策略,而且两人的分歧导致Kurian提出离职并在几周后加入竞争对手谷歌担任新的角色。Oracle还没有找到Kurian的继任者,这也引发了关于Oracle能否在云领域挑战竞争对手的质疑。
关于下个季度,Oracle联合首席执行官Safra Catz向分析师表示,Oracle预计每股收益在83至85美分之间,这与华尔街预期的84美分基本一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