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微软宣布未来4年内将在物联网(IoT)领域投资50亿美元。主要方向是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物联网研究和创新,并凭借跨越云、操作系统和设备的物联网平台,最终达成微软的“智能优势”。
自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台将微软主战场从Windows和PC,逐步转向Azure智能云和Office 365等云计算产品之后,这次大手笔的投入也是其业务触角的进一步延伸。
但这并不是微软首度试水物联网。据了解,在此次“官宣”之前,微软就已经在物联网相关的项目中花费了15亿美元。其中,去年推出的物联网中心(Microsoft IoT Central)平台就是一个高度可扩展的物联网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它允许全球的企业在数小时内建立生产级物联网应用程序。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管理所有必要的后端基础设施,或学习新的技能就能使用物联网平台服务来创新业务。目前,微软正在把它与客户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
可以说,微软非常看重物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从去年微软的Build开发者大会到今年的Ignite大会,从“边缘计算”到“智能边缘”,与物联网相关的话题一直高频出现。除了去年的Microsoft IoT Central之外,还有今年发布的Azure数字孪生服务(Azure Digital Twins)、Azure Sphere、Azure Data Box Edge等等。
在微软看来,世界已经进入了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时代,人工智能和全方位的计算正在融入现实世界,驱动业务流程;一切事物都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在变得越来越紧密。而这,就是摆在面前的机会。
未来的平台是智能云、智能边缘于智能端的结合
“基于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及其采集的数据,借助分布在各处的强大计算能力,再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分析,所有的人与物都将被全部连接起来。放眼未来,世界上所有的应用都会依存于从云到边缘无处不在的计算环境中,而整个世界本身就变成了一台计算机。”“这是微软全新的世界观,即未来的平台将是智能云、智能边缘和智能端的结合。”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在微软IoT In Action巡展深圳站上表示。
这将带来两个变化。一是用户体验与交互上的变化,同样的体验会普及到各设备中,比如智能语音助手就能在PC、手机、汽车、家具等所有设备上运行,无论是PC、手机、汽车;二是计算能力向边缘延伸,随着物联网终端数据量越来越大,要求更多的计算能力下沉,而这也意味着更加分布式的AI(distributed AI)和分布式的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在这之中,Azure智能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这台‘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引擎。”据他介绍,如今包括中国在内,Azure的服务现已覆盖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过200项的公有云服务,并且获得了不同地区的超过88项安全合规认证,远高于其它任何公有云服务。
的确,Azure这几年来一直以强劲的速度在发展,成为全球认可的云计算平台。据说超过90%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都在Azure上运营自己的业务。但对于微软来说,云计算似乎更像是一个地基,而跨越云、操作系统和设备的物联网平台才是下一步目标。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应用,无论是个人体验还是企业业务都在从云端托管延伸到更多地方,这推动着针对边缘计算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让计算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也是微软决定在物联网领域投资50亿美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支持全球企业全新的应用模式,让大家更轻松地在上面开发符合智能云、智能边缘的应用。”
物联网与智能边缘的最新突破
在此次IoT In Action全球巡展中,微软集中展示了自己这两年在物联网与智能边缘创新中取得的最新突破。其中包括早些推出的Azure IoT Edge、Azure Sphere、容器化Azure认知服务和首发的全球首创人工智能会议系统“黑塔”。
● Azure IoT Edge 是基于边缘的智能计算全托管服务,是将云功能提供到边缘设备的一种混合云和边缘设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自定义创建物联网应用,在边缘设备本地完成数据处理任务,同时享受大规模云平台的配置、部署和管理功能。它既可以在本地计算设备上进行计算,节省时间,同时也是跨平台的,支持Linux和Windows。在现场,微软演示了不少基于Azure IoT Edge打造的智慧解决方案:譬如科勒的智能厨房、卫生间解决方案;大疆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的无人机;万科集团的地产智能解决方案等等。
● Azure认知服务主要面向开发者。借助这一“神器”,即便不具备丰富人工智能或数据科学知识的开发者,也能轻而易举地将对象检测、图像识别、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融入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而容器化作为一种分发应用程序的手段,还可以将应用或者服务打包起来,只要极少甚至无需修改,就能够部署在容器托管主机上。这将极大地简化开发者构建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时面对的挑战。据了解,微软首批推出的认知服务包括由关键词抽取、语言监测、感情色彩分析组成的文本分析容器,脸部识别容器,以及文本识别容器5个API。在容器化支持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有数据需求的位置使用Azure的认知服务。同时,利用这些API,开发者的智能应用还可以灵活部署到不同位置,在需要规模扩展时,又能确保从边缘到Azure云端的连贯性。
● “黑塔”是业界第一款原人远场会议转录系统,针对的主要是工作场景下的人机交互。它由Azure人工智能驱动的边缘设备,由微软合作伙伴儒博(ROOBO)开发,能够同时跟踪、记录多人会议的语音和图像,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文字记录,从中提取重点议题并生成会议纪要。据了解,通过更进一步的战略合作,微软与儒博还将推出Speech Device DDK,通过微软云服务提供语音交互服务,将智能语音服务拓展到物联网、智能边缘、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领域。
● Azure Sphere解决的是边缘设备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可认证的芯片,即芯片级的云+端的物联网安全互联解决方案;二是基于Linux的小型操作系统;三是一站式的云服务。据介绍,目前长虹集团子公司四川爱联所发布的智能家电就嵌入了Azure Sphere模块;Seeed矽递科技开发的基于Azure Sphere的开发版本也正在帮助硬件设备厂商展开基于Azure Sphere的芯片样机设计和规划部署。
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智能将带来无限商机
“我们将继续在关键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包括维护物联网安全,为物联网和智能边缘创建开发工具和智能服务,并投资发展我们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接下来,微软还会推出更多新的产品、服务和项目。”沈向洋透露。
同时,他还强调,微软智能云和智能边缘之所有有今天的成绩,还倚赖于20年来微软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发。例如:201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ImageNet挑战赛中首次超越了人类物体识别分类的能力;2018年,在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的SQuAD文本理解挑战赛榜单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R-NET和NL-NET模型分别在EM值(表示预测答案和真实答案完全匹配)和F1值(表示预测答案和真实答案近似匹配)两个维度上率先超越了人类分数;仍是2018年,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在通用新闻报道测试集newstest2017的中英测试集上首次达到了可以与人工翻译媲美的水平。
这样一系列技术如今已经为许多企业所用,比如唯品会就正在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和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标注网站上每天数百万的电商图片。
“当云端已经具备足够强大的计算力,我们在边缘也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文字分析、语言处理等工作。”沈向洋补充说。
“无论如何,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智能将会深刻影响未来的世界,如今,IoT正在加速下一代多感观、多设备的体验,所有的东西都会变得智能,万物互联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样的体验变化将会更多地以人中心,并带来更多的商机。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追问,也是对智能时代边界的叩问。
据报道,以太坊层 2 区块链开发商 Movement Labs 正在进行 1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约 30 亿美元。该公司基于 Facebook 的 Move 语言虚拟机开发了一个以太坊层 2 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交易速度、降低成本,并增强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这轮融资反映了市场对高效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需求和信心。
微软发布了名为 Phi-4 的小型语言模型的开源代码。该模型具有 140 亿参数,能够生成文本和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内部评估,Phi-4 在某些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优于参数量是其 5 倍的大型模型。这一举动加入了科技巨头开源小型语言模型的潮流中。
Novo Nordisk 近期将与 AI 药物研发公司 Valo Health 的合作规模扩大近一倍。双方在原有 11 个项目基础上新增 9 个项目,合作总价值从 27 亿美元增至 46 亿美元。此次扩展聚焦于开发治疗肥胖、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新药,利用 Valo 的 AI 平台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