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Red Hat今天正式推出了OpenShift 4版本,将其定位为面向混合云的通用操作系统,是用于容器编排的Red Hat 版Kubernetes平台。
OpenShift 4增加了广泛的自动化功能,Red Hat称这些功能让管理员能够在各种基础设施中配置和管理大型容器集。最早Red Hat将OpenShift定位为一种平台即服务,三年前为了满足企业越来越多采用容器和Kubernetes的需求,Red Hat对OpenShift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
容器是一种可移植的、自包含的操作环境,支持很多不同的应用,而Kubernetes是一个自动化配置和管理的开源编排层。Red Hat表示,现在有超过1000家客户在使用OpenShift管理容器。
这次在波士顿举行的Red Hat Summit峰会上宣布推出的OpenShift 4,专注于帮助那些使用多云和本地平台的客户简化管理。现在升级容器的大部分流程都已经实现自动化,而且 也可以在简化的控制台上执行很多基础的管理任务,用户甚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这个控制台。
Red Hat高级副总裁、云平台总经理Ashesh Badani表示:“Kubernetes面临的一个传统挑战是安装过程非常复杂。我们采用了一种容器优化的操作系统,集成了一键式的安装和“空中下载”的升级方式。而且平台本身也能知道升级和自动扩展的需求。”
这个操作系统是基于去年Red Hat收购CoreOS获得的CoreOS技术,继承了后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针对由Kubernetes管理并由OpenShift启用的自动更新进行了优化。
应用维护、扩展和故障转移都可以由“Operator”来处理,“Operator”是Red Hat和其他自动执行特定管理功能的预打包代码模块。通过这次发布,Red Hat推出了OpenShift Certified Operators——收购CoreOS之后扩展的Operator操作框架,首批经过认证的Operator 罗列在了Red Hat于2月公布的类似应用商店的目录中。
Red Hat产品战略总监Brian Gracely表示:“Operator的优势在于它运行在任何Kubernetes环境中都是完全相同的,不管是在内部环境还是在云端,这让独立软件厂商有动力接受这个框架。”
为了与专注于开发者的传统保持一致,Red Hat融入了众多旨在吸引开发者的功能,例如CodeReady Workspaces为构建容器化应用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OpenShift Service Mesh则将开源Istio服务网格控制器与Jaeger分布式追踪和Kiali网格可视化结合到一个包中,针对基于微服务的开发。
此外Knative开源平台主要是针对无服务器开发的,KEDA平台则是针对在由Red Hat和微软共同开发的Kubernetes上部署无服务器事件驱动容器的。
Red Hat表示,OpenShift 4适用于所有主流公有云和私有云平台、虚拟机和裸机服务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新搜索方式出现,字节发布宽度优先搜索基准WideSearch,垫底的竟是DeepSeek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