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不能帮忙开发一个可以¥#*&^……这样的应用?”
“可以,需要……*&%#¥,很复杂。”
“多长时间可以搞定?”
“一年。”
“What???”小朋友,你是否也有很多问号……(不好意思,跳频了)
上面这段对话有没有一丝丝的熟悉感?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涉”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场景语言”不同,反复的需求沟通不仅会大大降低开发效率,还有可能存在需求传达不到位或者接收不准确,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这样的问题还会被加倍放大,企业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就要求业务敏捷性够高,应用开发周期够短,所以,上述对话的情形将是不被允许的。
据预测,从现在到未来的5年之内全行业将会创建5亿个新应用,这比过去40年来的应用程序都要多,完全超出了企业技术人员的负荷量,要全靠码农们一字一句地敲代码肯定搞不定。
所以,我们将迎来一个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开发的时代。
什么是低代码开发?
时下备受关注的低代码指的是减少传统应用程序的代码编写量,主要通过图形化可视化界面,以拖放组件和模型驱动逻辑的方式,让更多业务人员和IT开发人员共同参与业务流程的优化,快速为Web端和移动端创建企业级应用,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而微软提供的Power Platform平台,就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具体包括了用于数据分析的Power BI、可以让企业构建低代码应用的Power Apps、可以自动执行重复性耗时任务的Power Automate,以及甚至不需要任何编码就能生成聊天机器人的Power Virtual Agent。
其中,Power BI 最早出现在微软Office的Excel表格中,允许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来自助式分析从多个来源获得的数据。从自助式分析出发,微软把Power系列定义为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予力每一个个人和组织,以小时为单位,将业务创新转化为企业级应用。
据微软全民应用开发平台全球副总裁Charles Lamanna介绍,Power Platform已经在微软内部有着广泛的使用,目前其公司内有数万个应用都是员工基于Power Platform自己开发的。在全球15万员工中,每个月都会有10万员工在用Power BI分析数据,8万员工在用Power App开发自己需要的应用,3万员工用Power Automate实现了流程自动化,既包括开发人员,也包括销售、财务、法务等人员。
微软全民应用开发平台全球副总裁Charles Lamanna
从实现方式上,Power Platform借鉴了Office 365和Windows中的很多界面设计和体验设计,可以像PowerPoint一样进行一些拖进拖出的操作,还有一些逻辑和虚拟化的设计,其中,Power Automate与Visio、Excel也有相通之处,因此非常容易上手。
举例来说,基于Power Apps中的组件框架(Component Framework),无论是技术还是非技术人员,都可以上传自己已经开发完成的应用组件,供其他人再次调取使用,其中既包括技术人员编写的复杂代码应用,也包括业务人员使用Power Apps编写的轻量应用,从而大大缩短新应用的开发周期。
低代码开发有什么条件?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变成开发者,并且不受技术门槛的限制。“举个例子,比如Excel表格,普通员工只要会写一个公式、或者做一个计算,就可以受益于其中非常强大的功能。微软对低代码平台也有同样的预期。”Charles说。
这样的做法,对技术和业务人员来说是双赢的——前者的开发工作量大大减少,后者则可以自己动手开发出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技术人员就没事干了,Charles告诉至顶网记者,他们的职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转变成应用治理的角色,主要负责后端的技术支持和驱动。拿Excel来说,虽然几乎每个员工都会用它来制表、统计数据,但是,企业中仍然需要会计或者财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未来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会是更复杂、更重要的应用开发,而不会做底层开发。
但另一方面,虽然低代码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它的普及却是有前提的,比如,需要企业内部有实际的业务痛点,再比如,企业的数字化和员工的个人能力得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跟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配合协作。同时,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使用,也要求技术人员能把企业内部的主要业务和服务开发成一些简单的API方式,供非技术人员使用,而不是完全放任不管。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业务人员加入到应用开发中,企业就需要很强的治理模型来管控风险。对此,Power Platform上提供了专门的治理工具,既鼓励大家去开发自己的应用,同时保证代码安全和代码质量。
具体来说,微软使用了三个手段:第一,提供一个成功的设计,确保用户做的设计有效并且没有错误;第二,提供对应的检测功能,对应用、流程、机器人等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进行检测;第三,通过内置的测试机制,在每次应用开发和更新完成后自动测试脚本,提升代码可靠性。
Power Platform在微软产品中是什么角色?
从最早的Power BI,到Power Apps,再到最新的Power Automate和Power Virtual Agent,微软正在一步一步推进低代码的发展。
而追溯Power Platform的“进化史”,它虽然以前作为 Dynamics 365 的可扩展性模型,但是有一部分功能是从Office 365和Azure应用延展过来,所以在Ignite 2019大会上,微软将它从Dynamics 365 中脱离出来,成为连接微软三朵智能云的统一工具。
截止目前,Power Platform经历了五次迭代,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还能通过API与Salesforce、Workday、SAP等软件快速地集成,把平时需要手工完成的复杂的人工流程进行数字化呈现,不仅能帮助企业开源节流,更可以协助企业在远程办公的情况下,让员工的生产力不减反增。
另外,Power Platform还支持开发多种设备的应用软件,比如电脑、手机、边缘设备、混合现实设备、对话机器人等等。在技术侧重上,Power Platform还集成了大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用于帮助企业梳理内部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比如,为了便于在Power Automate和Power Apps加入人工智能模型,Power Platform中包含了一个无需代码的人工智能服务“AI Builder”,该工具可以把Azure的AI服务整合到Power Platform上,而借助于其中的预制模型,即便没有数据科学家和专业开发者,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自行定制AI。
据统计,目前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97%的企业都在用Power Platform,每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300万人。
以大型石油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为例,该公司内部已经通过Power Platform开发了1万多个应用,包括能帮助员工提升生产力的应用、财务方面的应用等等,目前这些应用已经在85个国家和地区部署,被10万名员工使用。“斯伦贝谢里有一位非IT员工,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开发了一个无代码应用,这个应用为公司节省了750万美金。”Charles表示。
另一个例子是美妆品行业巨头联合利华,目前,联合利华正在使用物联网和边缘智能服务和设备为其工厂打造数字双胞胎(Digital Twins),其中就有Power Apps的身影。比如,工厂中的一名质量保证人员利用Power Apps自行开发了一款质量保证APP,如今,这款APP已经推广到联合利华的所有工厂中。
所以,谈及Power Platform的定位,可以用CEO萨提亚的一句话总结:“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Power Platform、Azure,是我们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而Power Platform将是我们专门针对企业用户智能云开发出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产品和平台,它对于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