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阿丽塔》中,失去了手臂的小女孩因为装上了两只机械手而获得了新生。在现实生活中,AI仿生手不仅能帮助伤残人士重获生活、劳动的能力,还能在高危工作环境中成为人类身体的“外挂”。AI仿生手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多远?要实现仿生手和人类的自然交互,哪些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6月4日,在京东数科AI产业公开课第二季第二期《AI机器人如何实现“心灵手巧”》中,清华大学与京东数科同台共秀仿生手。京东数科也透露其自主研发的可穿戴AI仿生手可在0.5秒之内快速识别和响应肌电信号,且准确率接近100%,基于此助力特种人群劳动效率大幅提升50%。
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可穿戴AI仿生手可实现灵活握手功能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在公开课中指出,灵巧手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触觉传感器、人工智能的助推,从迟钝的机械化手臂进化为像人手一样灵巧且感知外界,并能通过神经接口将感知到的事物输送到大脑,依照大脑反馈的指令执行。孙富春认为未来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做灵巧手的基础研究,一是机器人像人类那样,有一个积累知识和发育的大脑;二是手做到高自由度、驱控一体、感知计算一体。
在谈及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时,孙富春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共融”,他认为机器人应实现与人、环境的共融,包括与人的协作。机器人的手也应像人手一样,能够通过肌肉纤维进行控制,由此形成精细的肌肉控制骨头模式。
基于共融理念,清华大学和京东数科都在进行仿生手领域的深度研发。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聚焦将仿生手做得更小、更轻便,同时具有感知外界的能力。而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可穿戴AI仿生手外形灵巧,则综合运用了仿生学、机械电子、材料学、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拥有15个灵活的关节,可在0.5秒之内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响应肌电信号,识别准确率接近100%。在此基础上,仿生手可实现多关节协同控制与精细操作,也能通过内置智能感知模块和AI算法进行自动操作。
京东数科智能机器人业务部总经理姚秀军认为,机器人与AI是一对非常完美的CP,这两个技术的结合对仿生手的发展和应用有极大推动作用。京东数科可穿戴仿生手基于AI技术,能帮助伤残人士自己叠衣服、拉拉链、开关门、喝水、握笔写字、点按手机、提箱子等,成为手臂残疾人士的“再生手”,帮助其日常生活中更便捷。此外,这款仿生手还可用于特种作业,代替人员进入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环境中执行精细化的操作任务,也可进行复杂物品的分拣、搬运、摆放等,大幅提升特种作业工人的劳动效率50%。
仿生手可帮助残疾人士手臂“再生”,身体健全的人是否可以拥有超能“第三只手”,具备“外挂”力量?孙富春和姚秀军一致认为,“第三只手”即外肢手,可帮助特殊工种进行高危作业,充分保障人身安全,这是仿生手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比如建筑工人,就特别需要两只外肢手,从而安全地在复杂环境中作业。
京东数科产业AI公开课第二季话题聚焦“疫情之后,机器人是否会迎来新浪潮”,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担任指导单位,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与京东数科产业AI中心联合主办。本季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0位产学研资深嘉宾,围绕当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与产业应用结合的多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度探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介绍了 Okta 公司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首席安全官 Stephen McDermid 的工作理念。他强调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以及为所有人提供流畅体验的必要性。McDermid 还讨论了 Okta 的安全策略,包括主动监控、共享责任模式和提高内部安全文化等方面。
2024年,人工智能热潮持续高涨,企业纷纷采用AI技术,这对数据中心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三大公有云巨头承诺建设更多数据中心以满足AI工作负载需求,新政府承诺降低数据中心建设障碍。然而,如何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净零排放承诺,仍是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概述了2024年云计算领域的重要事件和趋势。主要内容包括: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财务业绩向好,人工智能需求旺盛,政府合同争议不断,混合云再受关注,以及微软等巨头面临反垄断调查等。这些事件反映了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
2024年,人工智能在办公效率和任务自动化方面的应用成为焦点。各大科技公司推出"副驾驶"类产品,旨在提升办公效率。同时,边缘计算AI和AI PC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尽管AI承诺提高生产力,但专家认为企业升级设备的明确需求尚不明确。文章还探讨了二手PC市场、云PC等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