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云计算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以此同时,百行百业的智能化需求正相伴相生,两者走向融合。“云+智能”或许才是新的生存法则,共同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螺旋桨。
因此,在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下,对旗下云网板块公司进行能力整合,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这是基于市场的判断和动作。
如果说,“从芯到云”战略是一场持久战,那么“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成立就属于重装上阵,还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车。
紫光云亮相世界智能大会
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正式开幕,“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首次亮相国家级展会,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伟国,应邀出席当天的云开幕式暨“创新 赋能 生态”主题峰会;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24日举行的云上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今年4月成立的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将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和软件服务等能力整合,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打造了架构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具备全栈智能、全域覆盖能力,可信、可持续创新、一站式交付的“一大朵紫光云”。
从去年的领航者峰会开始,“数字大脑计划”成为紫光集团及旗下新华三集团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略,今年升级为“数字大脑计划2020”。全新的紫光云是数字大脑的核心引擎。
所以在本届大会“云展区”,我们看到“紫光云——数字大脑核心引擎”的集中展示,包括完整的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城市视觉中枢、数字化智能引擎等内容。
云智融合助力数字化转型实践
紫光云在国家级大会的首秀,既有实力展示,也有经验分享。紫光云展区还带来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系列实践成果。可以说,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紫光云完整地诠释了云与智能融合的路径。
聚合能力,用于实践。在智能时代,明确了云和智能的融合方向,就能更清晰准确地与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相结合,找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及平台,打造行业智慧应用的发力点。
以世界智能大会的举办地天津市为例,紫光云承接了“智慧滨海”的建设重任,将其打造成智慧城市新标杆。“智慧滨海”成功打造出“1+4+N”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为滨海新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这里的“1”,指的是以一个城市数字大脑为核心;“4”是指聚焦四大智慧板块,分别是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城市、智慧民生。四个板块就像是四个篮子,里面装的是N个智慧应用;N,代表的是是指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由此实现“大数据一张图”感知城市,“大平台一张网”慧及民生,“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
传统制造业也是紫光云在天津市的布局之一,包括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携手禧天龙公司打造智能工厂;与天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云,在投资共建、智能升级、产业合作、人才计划四方面,全面推进天津市人工智能云产业升级,为行业赋能。
如上,始于产业思考,是紫光云探索云与智能的开始。当明确“起点”之后,目标便清晰起来,即帮助百行百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所谓数字化转型道路千万条,找准对的方向第一条。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亟需一位能够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合伙人。这更彰显出紫光云的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