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云计算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以此同时,百行百业的智能化需求正相伴相生,两者走向融合。“云+智能”或许才是新的生存法则,共同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螺旋桨。
因此,在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下,对旗下云网板块公司进行能力整合,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这是基于市场的判断和动作。
如果说,“从芯到云”战略是一场持久战,那么“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成立就属于重装上阵,还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车。
紫光云亮相世界智能大会
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正式开幕,“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首次亮相国家级展会,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伟国,应邀出席当天的云开幕式暨“创新 赋能 生态”主题峰会;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24日举行的云上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今年4月成立的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将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和软件服务等能力整合,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打造了架构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具备全栈智能、全域覆盖能力,可信、可持续创新、一站式交付的“一大朵紫光云”。
从去年的领航者峰会开始,“数字大脑计划”成为紫光集团及旗下新华三集团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略,今年升级为“数字大脑计划2020”。全新的紫光云是数字大脑的核心引擎。
所以在本届大会“云展区”,我们看到“紫光云——数字大脑核心引擎”的集中展示,包括完整的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城市视觉中枢、数字化智能引擎等内容。
云智融合助力数字化转型实践
紫光云在国家级大会的首秀,既有实力展示,也有经验分享。紫光云展区还带来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系列实践成果。可以说,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紫光云完整地诠释了云与智能融合的路径。
聚合能力,用于实践。在智能时代,明确了云和智能的融合方向,就能更清晰准确地与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相结合,找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及平台,打造行业智慧应用的发力点。
以世界智能大会的举办地天津市为例,紫光云承接了“智慧滨海”的建设重任,将其打造成智慧城市新标杆。“智慧滨海”成功打造出“1+4+N”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为滨海新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这里的“1”,指的是以一个城市数字大脑为核心;“4”是指聚焦四大智慧板块,分别是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城市、智慧民生。四个板块就像是四个篮子,里面装的是N个智慧应用;N,代表的是是指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由此实现“大数据一张图”感知城市,“大平台一张网”慧及民生,“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
传统制造业也是紫光云在天津市的布局之一,包括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携手禧天龙公司打造智能工厂;与天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云,在投资共建、智能升级、产业合作、人才计划四方面,全面推进天津市人工智能云产业升级,为行业赋能。
如上,始于产业思考,是紫光云探索云与智能的开始。当明确“起点”之后,目标便清晰起来,即帮助百行百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所谓数字化转型道路千万条,找准对的方向第一条。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亟需一位能够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合伙人。这更彰显出紫光云的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维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对58个大语言模型在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模型分为基础、文本桥接、空间多模态、表观遗传和智能代理五大类,涵盖细胞注释、轨迹预测、药物反应等八项核心任务。研究基于40多个公开数据集,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理解、可解释性等十个维度的评估体系,为这个快速发展的交叉领域提供了首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纽约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AI浪潮并获得传统企业计算市场更多份额。AMD预计未来3-5年数据中心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0%,服务器CPU收入份额超过50%。公司2025年预期收入约34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160亿美元。MI400系列GPU采用2纳米工艺,Helios机架系统将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西湖大学王欢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研究机构,针对AI推理模型内存消耗过大的问题,开发了RLKV技术框架。该技术通过强化学习识别推理模型中的关键"推理头",实现20-50%的内存缩减同时保持推理性能。研究发现推理头与检索头功能不同,前者负责维持逻辑连贯性。实验验证了技术在多个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中的有效性,为推理模型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