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全面剖析中国仿真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专业著作火了。
发布不到一个月时间,由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综合仿真实验室主任田锋编著,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撰序并推荐的《苦旅寻真:求索中国仿真解困之道》,已经成为京东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新书排行榜的第一名。作为工业领域高精尖的技术,中国工业仿真长期处于“半荒漠”状态,为什么却有这么多行业内外人士如此关注这本书的观点内容?直击痛点、落地干货、发展路线,构成了该书引爆业界关注的几个要素关键。
图为《苦旅寻真:求索中国仿真解困之道》位列京东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苦旅寻真》书籍火热的背后,实际代表了国内仿真技术自主化破冰的蓄势待发态势。无论是智能制造话题、还是数字孪生的火爆,再到产业落地,无疑都聚焦在通向数字殿堂的技术,而在殿堂之内,计算机仿真CAE是最为重要的基石。所有关于数字制造的设想,都在以隐蔽的姿势,指向这个基石。这块基石,是人类工程师智慧的整体拼盘,其结果无疑带有强烈的国际化知识流动与融合的特色。而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都跟中国自主CAE无关。国外仿真软件巨头长期在国内一统江湖的时代,何时能够打破?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技术管制壁垒与锁脖子趋势,我国自主发展的仿真软件又将何去何从?《苦旅寻真》一书完整回答了这一核心问题。
国之重器 中国自主仿真软件还有机会
高端仿真CAE领域素有“微生物产业”之称,看似底层却关乎国之重器背后的设计与制造。该书作者田锋作为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在仿真应用、仿真体系咨询、仿真软件研发领域有着二十五年经历。纵观前面走过的路,田锋在书中明确指出,我们长期没有发展工业仿真软件,出现各类断层,当热点问题爆发之时,我们发现,在仿真技术方面,处处都是断层。由于我们对国外软件的发展出现了长期静默,国内产业界有句笑谈:“打铁铺子天天叮呤咣啷的生意,没有惊动悄无声息的绣花邻居。”
进而田锋在书中总结呼喊出了断层中要看清三种问题。
其一,是看清了全球仿真软件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总逻辑。尽管国外仿真软件巨头基本一统江湖,但是作者根据“设计求同、仿真求异”的仿真行业逻辑,坚定认为中国自主仿真软件还有机会。
其二,是看清了中国仿真软件陷入发展困境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上游设计牢牢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头,干得就是体力活。没有把仿真技术使用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生产方式来对待,在新生产方式下没有配套的能力和资源,仅仅使用软件而不去培养配套,仿还不如不仿,国内仿真软件商业化能力更是不足。
其三,是看清了仿真软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会继续在西方巨头引领下,向多学科、多物理场和智能仿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在仿真求异的路上进一步推进,为新进者留下生存空间,而且还会与互联网云化相关技术紧密结合。
端本清源,看清过往国内仿真行业和企业用户的三大问题,书籍一针见血的指出发生问题的核心原由是:缺乏仿真技术的配套、缺乏研究体系,因为做不了真或者真了效果也不好,所以才不得不假。
图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综合仿真体系建设路线
既然已经找准根源,保护稚嫩的国内仿真软件环境,出路在哪?田锋在书中提出,大型企业要把仿真当作一种新模式和新能力的一部分,从构建体系的高度去定战略、去做规划、去投资源、搞配套。小企业聚焦于互联网云化平台技术,构建新型仿真云生态。通过协同模式、交易模式,去帮助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获取仿真服务,优化生产经营,并推动新型商业模式的升级和迭代。
图为仿真云生态示意图
正如《苦旅寻真》一书所言,当我们看清问题实质,找准产品发展的刚需方向,或许,中国自主仿真软件会有出头之日,滋生出新的商机。
扶摇直上畏后生 仿真界未可轻年少
国内仿真技术应用的热闹和技术操作人才,都停留在为了使用仿真而学习与实践上,但归集到工具本身的研发、体系、学术思想,都跟中国CAE的市场人才无关。我们的CAE行业更像一个懵懂少年,逐步意识到该去奋发学习和搞研究了,意识到短板问题已经发生了。这本讲干货的书籍,也就自然而然的引爆了行业各界人士对书籍内容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期待。
图为中国自主仿真发展的双驱策略:高点起跳,赋能开道
田锋在书中,既梳理当前仿真领域的最高成就,又根据行业现状为后来者设计了可用于破局的三阶段发展推进路线图:
正是基于此,华章书评才把这本网红书籍,评价为堪称仿真软件领域中的“隆中对”,既有洞察,又有思路,既有情怀,又有温度。该书对提升中国仿真软件的应用效能、推进仿真软件自主化发展、降低中小企业仿真应用门槛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诗人李白在《上李邕》最后抒怀“丈夫未可轻年少”,对于我们中国的仿真技术生态圈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苦旅寻真》这本书的火热背后,能够感受到国内仿真技术圈正在迫切求索、期盼成长壮大,成为不可轻视的的一股力量。
求索之路落脚在哪?正如田锋在书中提及,未来工程仿真软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会继续在西方巨头引领下,向多学科、多物理场和智能仿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在仿真求异的路上进一步推进,为国内新进者留下生存空间,而且还会与互联网相关技术紧密结合,生长出新的形态,滋生出新的商机。作者既指出了问题和方向,也提供了一份细致的路线图:不要把仿真当作一种工具,而要把仿真当作一种新模式和新能力的一部分,从构建体系的高度去定战略、做规划、投资源、搞配套。
高点起跳、赋能开道,是中国仿真技术自主研发的双驱新路。石头缝里生长的国产化仿真技术,势必会具备盎然的生命力。这本网红书提供了自主仿真的方向、体系和方法论,成为业界关注的一种共识。伟人曾说过: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当前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全新的智能化攻坚战,各个战场都将走向正面突破之路。而在仿真CAE领域,作为国之重器,CAE的自主可控就是国家工业的安全,啃下这块硬骨头才能实现基石的发展。如何工程化和商业化,需要更多像《苦旅寻真》作者这样的干货观点,需要更多人士参与到苦旅寻真过程中,发展自主仿真,赋能中国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