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甲兽骨、竹木简,到丝绸、编织物,再到纸张、计算机,人类文明随着文字承载体的演变升级得以保存、传承,也得以追溯、考究。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演化出了数千种语言,而存在于计算机世界的代码语言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这门“语言”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和技术进步而消失,人们选择了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来保存它——去年7月,GitHub把所有代码全部写入一种特殊材料的胶片上,然后封存于北极地底保存。这些代码,来自于全球超过九百万开发者的贡献,代表着当下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在开源发展史上,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开源圈子还有很多值得被记录的事件:比如,这是Java成立的第25周年,众多与COVID-19相关的工具、数据集和研究成果被共享到GitHub上,而华为也正式开源了鸿蒙OS代码。
可见,开源已经成为眼下非常时兴的潮流。横向看,它正在继续推动着科技的不断向前;纵向看,它正在从社区大步走向商业,开始与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因为,如今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所需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开源技术、开源文化、开源生态的支持。
举例来说,包括Hadoop、HPCC、MongoDB等在内的开源大数据工具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主流工具,Caffe、CNTK、Mahout等也是非常顶级的开源人工智能项目;此外,百度PaddlePaddle提供的一直就是开源的深度学习平台,而旷视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也在去年宣布正式开源;在基础架构层面,开源还是云计算非常关键的技术,目前市场上的许多主流公有云和很多企业使用的私有云基于的都是开源技术。
这意味着,在数字化转型被提速的2021年,开源这把“火”注定也将“愈烧愈烈”。那么,企业如何跟上这波趋势不被“out”?可以在哪些数字化转型场景用好开源?又如何在使用开源的过程中更好“避坑”?
1月28日 14:00-15:30,在线参与“企业开源实践联盟城市高管在线圆桌会.南京站”,与开源实践先行者以及红帽技术专家共同探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路径,以及混合云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开源价值。
活动亮点
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