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甲兽骨、竹木简,到丝绸、编织物,再到纸张、计算机,人类文明随着文字承载体的演变升级得以保存、传承,也得以追溯、考究。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演化出了数千种语言,而存在于计算机世界的代码语言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这门“语言”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和技术进步而消失,人们选择了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来保存它——去年7月,GitHub把所有代码全部写入一种特殊材料的胶片上,然后封存于北极地底保存。这些代码,来自于全球超过九百万开发者的贡献,代表着当下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在开源发展史上,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开源圈子还有很多值得被记录的事件:比如,这是Java成立的第25周年,众多与COVID-19相关的工具、数据集和研究成果被共享到GitHub上,而华为也正式开源了鸿蒙OS代码。
可见,开源已经成为眼下非常时兴的潮流。横向看,它正在继续推动着科技的不断向前;纵向看,它正在从社区大步走向商业,开始与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因为,如今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所需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开源技术、开源文化、开源生态的支持。
举例来说,包括Hadoop、HPCC、MongoDB等在内的开源大数据工具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主流工具,Caffe、CNTK、Mahout等也是非常顶级的开源人工智能项目;此外,百度PaddlePaddle提供的一直就是开源的深度学习平台,而旷视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也在去年宣布正式开源;在基础架构层面,开源还是云计算非常关键的技术,目前市场上的许多主流公有云和很多企业使用的私有云基于的都是开源技术。
这意味着,在数字化转型被提速的2021年,开源这把“火”注定也将“愈烧愈烈”。那么,企业如何跟上这波趋势不被“out”?可以在哪些数字化转型场景用好开源?又如何在使用开源的过程中更好“避坑”?
1月28日 14:00-15:30,在线参与“企业开源实践联盟城市高管在线圆桌会.南京站”,与开源实践先行者以及红帽技术专家共同探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路径,以及混合云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开源价值。
活动亮点
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本周为 ChatGPT 添加了 AI 图像生成功能,用户可直接在对话中创建图像。由于使用量激增,CEO Sam Altman 表示公司的 GPU "正在融化",不得不临时限制使用频率。新功能支持工作相关图像创建,如信息图表等,但在图像编辑精确度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用户正在使用该功能创作吉卜力动画风格的图像。
Synopsys 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 AMD 最新芯片的硬件辅助验证和虚拟原型设计工具,包括 HAPS-200 原型系统和 ZeBu-200 仿真系统,以及面向 Arm 硬件的 Virtualizer 原生执行套件。这些创新工具显著提升了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有助于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当前 AI 时代下快速迭代的需求。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方方面面。从销售自动化、营销内容生成到客服智能化,AI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特别是自主代理AI (Agentic AI) 的出现,有望在多渠道无缝接管客户服务职能,开创CRM发展新纪元。
数据孤岛长期困扰着组织,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可靠性。它们导致信息分散、模型训练不完整、洞察力不一致。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强大的数据治理、促进跨部门协作、采用现代数据集成技术等。克服数据孤岛对于充分发挥AI潜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