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4 月 14 日讯——软件智能公司 Dynatrace(纽交所代码:DT)日前宣布,在 Gartner 的 2021 年应用性能监测(APM)魔力象限评测中,该公司再一次被评为“领导者”。这是 Dynatrace 第 11 次蝉联“领导者”,且在 Gartner 的“前瞻性”和“执行能力”评测指标中再次名列前茅。
Dynatrace 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 Steve Tack 表示:“应用层面的可观测能力一直是当今云环境可观测能力战略的关键。就我们的许多客户而言,应用是其优势所在,业务与 IT 相辅相成。我们不仅能提供出色的应用可观测能力,还提供了多重云与混合云基础设施可观测能力、自动日志采集与分析、先进的用户体验可观测能力,这些优势使得我们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这也让我们的客户能够一如既往地驾驭云复杂性,加快创新并且提升业务成效。”

Dynatrace 认为,始终保持领先彰显了其在瞬息万变市场中引领行业的能力。这一行业已进入动态多重云和混合云环境,所产生数据的体量、速度及种类都极其巨大。与日俱增的云复杂性带来了对前沿技术的迫切需求,除可观测能力以外,自动化和智能化也势在必行。
正因为预测到这种发展趋势,Dynatrace彻底重新打造了自己的软件智能平台。该平台具备广泛的多重云可观测能力,涵盖各种日志、指标、跟踪信息、用户体验数据,以及来自最新开源标准的数据,其中包括 OpenTelemetry。Dynatrace 以其人工智能引擎 Davis® 为核心打造了具有人工智能运维能力的平台,它不仅能自动识别云性能或用户行为中存在的异常,并还能根据业务影响程度划分警报优先级,从而消除主观猜测。此外,通过持续发现以及对整个技术栈的自动配置与监控,Dynatrace 的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人工密集型工作。
Steve Tack继续说道:“再次被 Gartner 评为 APM ‘领导者’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也要感谢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在Dynatrace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他们给我们的指引和陪伴。他们激励着我们打造出了最智能的云可观测能力平台,不仅易于使用、便于扩充、物有所值,还能涵盖众多的数字化业务应用场景。”
在2020年《Gartner Peer Insights “客户心声”:应用性能监测》报告中,Gartner还提名 Dynatrace角逐“客户选择奖”。以下是部分参评客户对 Dynatrace 的评价:
欲了解为何Dynatrace再次在“前瞻性”和“执行能力”评测指标中名列前茅
请点击下方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最新报告
https://www.dynatrace.cn/gartner-magic-quadrant-for-application-performance-monitoring/
Gartner 免责声明
Gartner,《应用性能监测魔力象限》,作者 Federico De Silva、Padraig Byrne 及 Josh Chessman,2021 年 4 月 9 日。在 2015 年以前的报告中,Dynatrace 以 Compuware 的名称出现。2014 年 12 月 Compuware 实行私有化后,Dynatrace 脱离 Compuware。
Gartner,《应用性能监测关键能力》,作者 Padraig Byrne、Federico De Silva 及 Josh Chessman,2021 年 4 月 14 日。
Gartner Peer Insights 客户选择奖是综合了各个终端用户的评论、评分,以及依据所述方法论获取的数据而做出的主观判断;该奖项不代表 Gartner 或其子公司的观点,Gartner 或其子公司也不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Gartner 不保证在其调查出版物中描述的任何厂商、产品或服务,也不建议技术用户只选择得分最高或者获得其他称号的厂商。Gartner 的调查出版物根据 Gartner 的调查机构的意见而形成,并不构成对事实的陈述。Gartner 对该调查概不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其中包括任何针对特定目的的适销性或适用性的保证。
关于 Dynatrace
Dynatrace 的软件智能可以让云计算化繁为简、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各种规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观测能力,Dynatrace 一体化平台可提供有关应用的性能与安全、底层基础设施以及所有用户体验的精准解答,让组织能够在加快创新、高效协作、实现更多价值的同时大幅减少工作量。Dynatrace® 因此深受众多全球顶尖企业的信赖,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云运营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又快又好地推出软件、提供无与伦比的数字化体验。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dynatrace.cn/, 或关注Dynatrace 官方微信公众号:Dynatrace。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2025年KubeCon/CloudNativeCon北美大会上,云原生开发社区正努力超越AI炒作,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随着开发者和运营人员广泛使用AI工具构建AI驱动的应用功能,平台工程迎来复兴。CNCF推出Kubernetes AI认证合规程序,为AI工作负载在Kubernetes上的部署设定开放标准。会议展示了网络基础设施层优化、AI辅助开发安全性提升以及AI SRE改善可观测性工作流等创新成果。
香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LightReasoner框架,通过让小型"业余"模型与大型"专家"模型对比,识别关键推理步骤并转化为训练信号。该方法在数学推理任务上实现28.1%性能提升,同时将训练时间、样本需求和词元使用量分别减少90%、80%和99%,完全无需人工标注。研究颠覆了传统训练思路,证明通过模型间行为差异可以实现高效的自监督学习,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AI能力提升提供了新路径。
DeepL作为欧洲AI领域的代表企业,正将业务拓展至翻译之外,推出面向企业的AI代理DeepL Agent。CEO库蒂洛夫斯基认为,虽然在日常翻译场景面临更多竞争,但在关键业务级别的企业翻译需求中,DeepL凭借高精度、质量控制和合规性仍具优势。他对欧盟AI法案表示担忧,认为过度监管可能阻碍创新,使欧洲在全球AI竞争中落后。
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ONKEY适配器,一种无需额外训练的AI绘画控制技术。该方法通过"两步走"策略解决了个性化AI绘画中主体保真与背景控制难以兼得的问题:先让AI识别主体区域生成"透明胶片",再在第二次生成中让主体区域听从参考图片、背景区域听从文字描述。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保持主体特征和响应文字要求两方面均表现出色,为AI绘画的精细化控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