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工业 | 园区创新贯穿制造全流程,重构未来制造
在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看来,智慧园区具备从基础设施、数据底座、能力引擎到业务应用和运营管理的全方位架构
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从供应链、物流、生产、监测到管理和运营,每一个环节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效率和管理的体验。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工业园区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无论是研发、生产、物流,还是销售、服务,这些单一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已经无法满足工业整体变革发展的需要。
在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看来,智慧园区具备从基础设施、数据底座、能力引擎到业务应用和运营管理的全方位架构,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将智能传感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创新相结合起来,持续改进流程、预防问题发生、优化运营效率,打造高效、安全、绿色、友好的未来工业园区,加速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落地,重新定义未来制造竞争的格局和空间。
新基建大潮下,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正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工业园区场景需求主要聚焦安全管控、排产执行、环保节能、运维运营等方面。
相较通用办公园区,智慧工业园区在环保上更加注重排污废弃检测情况,对园区安全监管和特殊应急事件也更有保障;排产执行不仅关注生产系统,也关注园区物料的敏捷流转,生产计划与园区资源调度的灵活匹配;质量节能对设备的多维度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质量保障、能效精细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能效益围绕产业治理、工业制造的人机料法环各环节展开了更多的功能拓展。
新华三智慧工业园区解决方案以绿洲平台为核心,支持提供辐射产业治理、设备运维、仓储物流、产能效益、能耗环保等多模块工业园区特有行业属性应用场景,通过绿洲平台打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数据与运营数据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业务价值,实现智能化管理运营。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牵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新华三智慧工业园区解决方案以业务高效运转和加速事件闭环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绿洲平台全能力集,将工厂制造业务和园区运营业务协同融合,实现应用、消息、设备、数据的万物互联;在能力引擎方面,智慧工业园区平台以“三个平台(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标识解析平台、工业数据分析平台)、两个门户(园区智慧企业运营门户、企业上云服务门户)、一张图(工业云图)、一市场(生态云服务市场)、一中心(工业App开发中心)、 N个应用”,最大化实现工业园区赋能。
智慧工业园区方案中的制造中心,能够支持贯穿人机料法环全流程、各环节要素,打造“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可预测、可决策”的运营体系。此外,新华三智慧工业园区打造供、研、产、销、服、管协同工作模式,能够实现让供应有序,让生产有理,让营销有依,让服务有感,让管理有效,支持工业园区的智能生产、智慧运营。
迈进“十四五”,智慧工业园区在实现制造业高效、集约、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为,通过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生态建设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业务场景的数据价值将被充分释放。新华三集团基于“云智原生”战略,继续发挥重要的赋能者作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加速工业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迈进。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SwitchBot智能桌面风扇通过SwitchBot Hub支持Matter协议接入HomeKit生态系统。该产品具备静音运行、便携设计和智能控制功能,可通过HomeKit自动化和场景控制。内置电池设计便于在家中移动使用,配合温度传感器可实现自动温控。相比传统风扇,这款智能风扇在HomeKit集成后显著提升了使用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本周,谷歌利用其Willow芯片实现了比传统计算机芯片快13000倍的计算速度,这一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计算可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预测化学结构用于药物发现。同时,量子计算公司IonQ宣布实现了99.99%的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错误率仅为0.01%,为量子计算机解决更复杂问题铺平了道路。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