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于12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展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先进技术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行业示范应用等,为参展商与观众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作为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同期举办的首届市场化展览,共设有机器人展馆、示范应用展馆、智能装备展馆、互动展区和场景演示展区。总面积4.2万平方米左右,有来自全球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3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代表性企业51家。到场专业观众累计近5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6亿,现场达成一批以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及配件、智能仓储系统解决方案等为主要类型成交产品的意向合作。
展商云集,人流如潮
用实力再次绽放智能制造创新“火花”
为期三天的展览现场展商云集,众多前沿科技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精彩纷呈,参展企业包括库卡、安川、新松、宇树、埃斯顿、菲尼克斯、LG、特斯拉、梅特勒托利多、中车、中船、中电、华为等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企业。人形机器人、咖啡机器人、鸵鸟机器人、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先产品、首款飞碟状eVTOL等最新科技成果与最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行业示范应用更是成为本届展览的亮点。
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团队在精准对接展商和专业观众组织过程中,持续梳理形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清单,在展览期间针对性组织开展11场金融路演、新品发布、技术交流、产教合作等专场活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合作共赢,共同探讨当下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热点话题。
三家国资单位组团参展
携手共进 共筑全球化智能制造交流平台
在南京市国资委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本届展览得到了新工集团、交通集团、城建集团三家国资单位积极组团参展。博览会为南京国资转型成果和实践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多元化的智能制造交流合作平台,旨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向更加广阔的前景发展。
新工集团肩负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使命,有着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融资并进行先导性投资的重任。本届展览,新工集团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参展者搭建了拓展业务和探索行业未来发展的交流平台。其多样化的数字创新应用场景,更是吸引了大量现场观众驻足观看,彰显出新工集团在产业革新上的强劲竞争力。
交通集团作为承担南京市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本次交通集团在交通领域有多方面的实际场景应用亮相,无人机设备、手持终端、无人机管理系统等,让现场观众充分感受到未来交通的智慧魅力!
城建集团多年来积极推动城市工业转型与创新发展,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运营服务、投融资建设、改革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在本届展览上,城建集团多家下属企业携多款重磅产品登场,这些产品涵盖智能建造、智慧巡检等多个领域,彰显出城建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为南京未来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世界“使者”集中展示
智能制造与未来科技在这一刻融合
人形机器人作为国产机器人的下一个竞争赛道,在这波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机器人馆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首次集中展示令人瞩目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涵盖从基础服务型机器人到高级仿生型机器人的全系列产品线。特斯拉、埃斯顿、宇树科技、天链、禾川、玄武大模型等各大品牌纷纷携其人形机器人产品亮相。向我们展示了科技与创新的无限可能。参观者不仅可以零距离体验这些黑科技,还可以亲眼见证这些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操作,感受他们与人类的亲密互动。
户外场景演示区静态动态“双管齐下”
吸引值爆棚 展现户外新热潮
在户外场景演示区,由小鹏汇天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五代产品旅航者X2开启了空域时代的高热时刻。深圳智航全球首款飞碟状eVTOL、航天国器GQ-680型无人直升机、航天晨光CGJ110TSL 无人清扫车等同样在户外静态展示区大放异彩。亿航智能携EH216系列惊艳亮相,是全球首款获得型号合格证与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年底前有望推出“空中的士”服务。
此外,互动展区汇聚了时光隧道+人形机器人的奇妙结合、智能制造科普体验专区的智慧展示,以及COFE+机器人咖啡、机器狗等演绎出一场智能制造的趣味盛宴。
展览同期会议轮番上演
深度研讨智能制造领域新机遇
本届展览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以及金融机构等共同组织策划十余场系列专题活动。
2024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产业投资专场由南京河西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南京河西私募基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活动汇聚百余位参展商、行业专家、企业家、基金投资机构,共同围绕宏观经济分析、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为参会各方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同时展览期间专题活动还包括产业路演专场,设置产业合作对接环节,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家分享行业最新趋势、展示最新科研技术与产品,进一步创造合作共赢的宝贵契机,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共襄盛事,共谋未来
明年,我们智能制造领域顶峰不见不散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成功举办八届,今年是第九届,首次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由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策划、组织、筹备的专业性展览。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南京市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强劲竞争力,更是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全新的智慧方案。
本届展览延续了上一届好形势,展览盛况更是突破了预期的界限。与此同时,众多展商表达了对来年展览的热切期待,希望借助智能制造领域全球化平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此,我们深感振奋。
相约2025,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智能制造的无限未来,共同书写行业辉煌篇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