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六百年前,数字化转型为何是保险行业「新标配」? 原创

如果说,起跑于六百年前,「比萨保单」代表着保险商业形态的宏图伊始,那么21世纪,「电子保单」则是像华泰人寿这样的保险企业,规划、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蓝图缩影。

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古城比萨(Polizza),是伽利略的故乡,14世纪,这里海上贸易正值繁荣,但航海路线上时不时雨水丰沛,大风大浪,船长面临的风险也相当大。

1384年3月24日,和往常一样,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的阿尔兹运到意大利比萨,但它们却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契约。这份货物保单,与现代保险几乎完全一致。上面有明确的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如发生海难事故、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将由承保人承担。

由于运输目的地在意大利比萨,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保险单也被称为「比萨保单」,英文中「Policy」(保险单)一词就是源于意大利文「Polizza」。

这个古老的行业,经过几百年演变,除了在海上贸易,已经遍布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保险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三十多年前才开始繁荣「开花」,但这并不妨碍其跟上时代步伐。

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保险行业也势必因为信息底层架构的变迁而有所改变。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已经在制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金融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应对变革,转型升级,即刻启航。不过,说起来容易,背后考验的是企业技术与文化的内在修行。本期《企业开源智库》节目,邀请到了华泰人寿总经理助理兼科技中心总经理张昌、红帽首席架构师张家驹、至顶科技CEO兼总编辑高飞三位,探讨保险行业转型趋势,解读组织文化变革等问题。

▲ 本期节目完整视频

行业趋势新挑战:既要「快」,又要「多」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保险单诞生,到现在大家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产品,纸质介质的保险合同演变为「电子格式」条款,对于足不出户的消费者来说,十分方便快捷 ,但这时就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快」,又要「多」。

张昌表示,从效率角度来讲,保险企业在投保 、核保 、承保 、理赔各个环节,进程要缩短,速度要加快。“比如说,之前一张保单一周之内才能承保,但是上了互联网后,要达到秒级。理赔也是同样,之前可能要经过一两周的调查,一个月之后才能真正理赔给客户,但现在需要缩短到一两天。”他说道。

不仅要快马加鞭,保险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也要多元化。比如说,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客户对保险产品需求也不同,例如健康需求、养老需求等,企业需要把这些融入到现有的产品生态中。

沿着这两样需求,张昌所在的华泰人寿,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方面提出了「三号工程」——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

2005年成立之初的华泰人寿,便把创新注入到自己的「基因」之中,如果说全面创新不现实,那就在一些关键点上打出自己的特色,以点成线、以线推动整体推进。华泰人寿自2017年起,逐渐完善数字化战略发展规划,从服务在线化开始做起。

面对疫情挑战,华泰人寿的应对是迅速的,第一时间推出了投保人空中签名、“华泰E家”APP得到充分利用,把原有线下的服务搬到了线上,目前「在线化」一号工程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是数字化,将与客户触达的数据,进行数据化、结构化、可视化分析,再把相应的标签推到前台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张昌说道,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实现数据分析智能化、辅助决策智能化,这也是三号工程的终极目标。

方向明、路径清、步伐稳,目前处在二号工程和三号工程并行的华泰人寿,正依托科技驱动,一步步追求价值提升。

IT架构新要求:既要「稳」,又要「敏」

不过,无论是哪一号工程,IT架构都离不开「一体两面」。张家驹表示,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注重既有底层基础设施的稳如磐石、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催生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发展。唯有双轮驱动,才是企业数字化落地的成功,不能有一方失衡。

“在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它们的保单周期长达几十年,几十年前的保单逻辑、业务逻辑在几十年后仍然需要,这给保险公司的IT系统稳定提出很高的要求。”张昌说,除了要「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多变。

比如说,除了APP这样的前端应用,华泰人寿也在和很多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渠道做对接。IT系统要具备敏捷性,毕竟,“有消费者的地方,就要有保险公司的存在”他说道,稳定敏捷的系统对于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一个「转速」慢,底层基础的结算平台系统需要稳健;一个「转速」快,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这让企业采用「差速器」成为一种趋势使然,”高飞形象得比喻道。当然,这里说的,并非用于汽车转弯动作的差速器,而是平衡缓冲两种不同「速率」、不同IT状态的技术手段。

「差速器」原理看起来简单,把两边匹配起来就可以了,华泰人寿做法却比较谨慎。

没有稳定性,其他都是零。张昌表示,华泰人寿将核心业务系统、业务逻辑、消费者多变的体验需求,通过应用中台关联,完成平滑的「过渡」,再通过数据平台,把原有业务的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将应用和数据端进行充分解耦。这样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消费者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变。

对此,华泰人寿对既有IT系统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在2017年其将目光投向了开源,理由有二——一是方便小步快跑,快速把业务系统进行迭代优化,二是开源的开发模式将有助于打造更安全、更稳定、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基于这两个理由,华泰人寿开始使用红帽OpenShift容器云平台。

整个IT系统最核心、最基础的就是操作系统,因为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红帽Linux系统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基座。

同时,开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的完善,很多小工具拿过来可以迅速地构建应用。如果是闭源产品,除了付费的考虑,还要评估不同的闭源产品放在一起是不是互“搭”。另外,无论是文档级的,还是代码级的,各种开源产品手册都很方便获取。

组织文化新变革:既要「破」,又要「立」

企业因创新而兴,随守成而亡。毫无疑问,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无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代码」创新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人才、流程、文化多角度的创新同样重要。

红帽作为企业开源技术领导者,这些年也在开源人才培养和开源文化普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培训、认证、赛事等很多方式,把更多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其实最早的时候,红帽只是卖发行版产品,但是红帽后来发现企业在面向敏态的、新的开发方式的时候,如果文化没有蜕变,组织没有革新,是很难往前推进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诉求,红帽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论进行包装、整理、产品化,成立红帽开放创新实验室,帮助企业建立类似的价值观,为企业人才和组织文化改革注入可能。

从华泰人寿的创新实践来看,开源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开放的代名词,开源开放二者俨然一副佳对。

“只读书、看文档,对于自身的能力提升还是有限的,必须实际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来。”张昌很是感慨,在参与红帽开源培训的过程中,员工不仅「真刀真枪」地提升了能力,丰富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了相应的证书,这些快速成熟的榜样也带动了老员工,刷新了他们的思维认知方式。可见,开源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创新加速器。

张家驹也表达了对开源文化的信念,“我们非常倡导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项工作任务,这也是开源文化的精髓。面向于未来,开源的方式、创新的模式可能帮助很多领域快速地适应变化。”

这种创新也体现在IT部门角色的转化,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原先的火车都是车头带,业务部门先提需求,IT部门来服务,只是跟随者,而现在是动车组,每一节列车都有自己的动力单元,IT技术的敏捷应用,直接推动了企业先行,而且IT部门的推动力越来越大。

结语

如果说,起跑于六百年前,「比萨保单」代表着保险商业形态的宏图伊始,那么21世纪,「电子保单」则是像华泰人寿这样的保险企业,规划、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蓝图缩影。

谈及未来,张昌表示,应对变局,华泰人寿还将继续依托科技驱动,特别是借助红帽的开源力量,深化转型谋发展。

更多保险行业转型秘籍,欢迎查看本期企业开源智库

来源:至顶网软件与服务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1

12/27

10:23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