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董艳带队来到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在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供应链管理部总裁刘宜平,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浙江代表处总经理宋凯及管理团队的陪同下,深入了解了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与浙江移动联合打造的基于5G专网和融合边缘云的算力工厂解决方案落地情况,全面听取了新华三在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的创新探索和最新进展。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董艳(左二)带队来到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参观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董艳一行参观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创新体验中心和生产车间
董艳一行实地参观了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创新体验中心和生产车间。新华三集团与浙江移动联合打造的5G全连接算力工厂解决方案率先在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落地,目前工厂已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厂区部署了超过40个PRRU,落地了入驻式边缘计算服务器,联合打造了融合边缘云系统,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均部署在边缘云端,真正实现了算网融合,形成5大类(生产制造、组装测试、质检、物流仓储、园区管理) 13个5G+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典型应用
● 将5G深度融合到质检环节的AOI/SPI/AXI等工序中,提升制造直通率,减少了现场复判人员需求,降低人员成本。
● 实现5G与PLC结合,使得产线设备剪辫子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分钟级快速变现,满足柔性制造的要求,满足机械臂数据回传、服务器生产测试等场景的需求。
● 实现5G+AGV物流搬运,以5G的稳定接入漫游和无干扰的频谱环境,使得物料和成品的搬运效率显著提升。
目前,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加工工序自动化程度已达到88%,产品换线时间可压缩在3分钟以内,这使得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65%,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通过运用自主IT平台、5G、高度自动化等技术,推动了智能生产、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等八大解决方案在自身的部署和应用,实现了精益、智能、柔性、物联、绿色等五个方面的数智赋能,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彻底重构了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流程,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实践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了制造业数字化变革中的新标杆。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处处长余建军、中国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孙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童洲游等也出席了活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AI智能体的发展中,记忆能力成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因素。专家将AI智能体分为七类: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反射、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学习型、多智能体系统和层次化智能体。有状态的智能体具备数据记忆能力,能提供持续上下文,而无状态系统每次都重新开始。未来AI需要实现实时记忆访问,将存储与计算集成在同一位置,从而创造出具备人类般记忆能力的数字孪生系统。
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多所高校开发的Mol-R1框架,首次实现了AI在分子发现中的透明推理。该系统通过PRID方法学习专家推理模式,配合MoIA迭代训练策略,不仅能准确生成分子结构,还能展示完整思考过程。相比现有模型,Mol-R1推理更简洁高效,为药物研发等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表示,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等。他正在设计新型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阿尔特曼认为当前AI投资存在过度兴奋现象,类似于90年代互联网泡沫,但AI技术本身是真实且重要的。他承认GPT-5发布存在问题,并表示OpenAI未来可能会上市。
蚂蚁集团AWorld团队发表突破性研究,创建动态多智能体协作系统解决AI稳定性难题。研究灵感来源于船舶导航,通过执行智能体和守护智能体的协作机制,在GAIA测试中准确率达67.89%,稳定性提升17.3%,荣登开源项目排行榜第一名。该系统为构建可靠智能系统开辟新路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