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推动力的信创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021 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装备材料、核心元器件等 8 大短板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因此,实现信创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成为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必然方向。
但是,对于自主可控的理解,业界却存在着不少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只有完全自主开发,才算是自主可控;但也有些人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拿来主义,引进一些技术,只要能掌握源代码,不存在安全后门,同样可以算是自主可控。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可控?如何能通过自主可控开创中国人自己的科技事业?对此,可以结合当前中国开源领域的发展作一些分析。
开源领域自主可控的三阶段
众所周知,开放源代码的核心就是“开放”,是接纳、包容和发展,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这才是开源的本质。因此,在开源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有其天然的优势,这也使得我国非常重视开源领域的发展,甚至将其视为软件产业,甚至科技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开源领域的自主可控绝不是闭门造车,不只是自己埋头写代码,而是需要真正参与到开放核心源代码的社区中来,人人参与,人人贡献,与不断演进的开源社区一道发展壮大,从而向外输出,构建中国技术国际影响力。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开源领域的自主可控也走过了几个阶段。在10多年前,开源的理念慢慢传入中国,很多外资企业和开源基金会纷纷来到中国布道,传递开源的技术,初步构建开源社区,也逐渐聚集了一些群体,形成了我国开源社区的雏形,有些企业也因此获益。但这一阶段,就像很多年前我国以市场换技术一样,主导者依然是国外的企业或组织,且规模比较小,远未成为中国的开源事业。
到第二个阶段,有些企业引入了一些开源技术,然后自己在国内构建开源社区。但很多时候,引入的并不一定是跟随全球社区发展不断迭代的最新技术,而是从开源社区内的某个技术分叉过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局限国内开源的发展,如果偏离全球公认的主线,则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开源应用和规模化。
时至今日,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技术发展正在走入第三个阶段,暂且称为“自主可控3.0”——将全球领先的开源技术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落地中国,国内自主研发,并通过贡献反哺社区,与全球创新时刻保持同步,影响并引领全球创新的步伐,实现“开放核心”的开源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落实“开放核心”的开源模式有5步走,即“参与社区”、“融入社区”、“贡献社区”、“治理社区”、“主导社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的开源应用,开源开放,自励自强。
从技术到生态,践行自主可控3.0
今天,越来越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在开源领域需要践行自主可控3.0,积极拥抱全球领先的开源技术,并在开源社区中积极贡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积极践行自主可控3.0的代表企业,极狐公司从应用全球领先的技术,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再到构建本地开源生态体系,在支持和推动信创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基于“中外合资3.0”的独特商业模式,极狐公司于2021年正式成立,成为一家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由中国资本推动、中国本地团队管理运营、全面对接中国软件服务生态、服务于中国用户的新型中外合资企业;在成立短短一年之后,极狐公司完成了A轮融资,GitLab的股权降到了46.8099%,这也使得极狐公司在产研、决策和融资方面实现了本土团队主导的自主运营管理,同时公司还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打造了极狐GitLab SaaS(JihuLab.com)等一系列产品,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本土化源代码托管平台和一体化DevOps能力,助力中国开源生态蓬勃发展;此外,极狐公司还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开源生态,2021年携手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联合发起并成立 “开源GitOps产业联盟”,目前已有200多家合作伙伴的参与。
毫无疑问,开源产业的发展是一条前途光明但充满艰辛的道路,只有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并明确方向,达成共识,才能最终迈向成功的彼岸。实现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是所有中国人的期望,也是以极狐为代表所有中国企业所致力的方向——在开源领域,始终坚持“开放核心”的模式,积极推进自主可控3.0,真正开创中国人自己的开源事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政府发布新的反勒索软件指导文件,旨在解决供应链安全薄弱环节。该指南与新加坡当局联合制定,帮助组织识别供应链问题并采取实际措施检查供应商安全性。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过去一年处理了204起"国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指南强调选择安全可靠的供应商、加强合同网络安全条款、进行独立审计等措施,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防范网络攻击。
复旦大学团队创建MedQ-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模型医学影像质量评估能力。研究覆盖五大成像模式,设计感知-推理双层评估体系,意外发现医学专用AI表现不如通用AI。结果显示最佳AI模型准确率仅68.97%,远低于人类专家82.50%,揭示了AI在医学影像质控应用中的现实挑战和改进方向。
OpenAI发布"企业知识"功能,为ChatGPT商业版、企业版和教育版用户提供连接组织数据的能力。该功能集成Slack、SharePoint、Google Drive、Teams和Outlook等应用,但不包含OneDrive。用户需单独验证每个连接器,数据经过加密且不用于训练。与微软365 Copilot的30美元月费相比,ChatGPT商业版仅需25美元,在品牌认知度和价格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石溪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imeSeriesScientist是全球首个端到端AI时间序列分析系统,通过四个AI智能体协同工作,能完全自主完成从数据清理到预测报告的全流程。该系统在八个领域测试中表现卓越,预测误差比传统方法降低10.4%,比其他AI方法降低38.2%,并能生成详尽的可解释报告,将专业级数据分析能力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