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球企业级开源解决方案领导者SUSE主办的SUSECON北京2022开源技术峰会隆重召开,SAP和亚马逊云科技作为SUSE的重要合作伙伴出席了“联合创新 合作共赢”圆桌讨论这一重磅环节。
SAP业务技术云平台大中华区总经理丁娟、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与SUSE大中华区董事长江永清共同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分享。以下是内容实录。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然而转型过程并非坦途,企业往往面临多重挑战,对此三位嘉宾基于过去不同领域的沉淀与观察,首先分享了企业在拥抱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
江永清: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其实有两件事情需要考虑,一件事情是要有新的业务模式,可能就会用SAP这样高端的应用。另外要决定用什么样的数字手段去实现这个模式,比如说选择云原生、公有云,但面临的挑战是业务不能停顿,必须要有一个无缝的转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发言权的是SAP和亚马逊云科技。
丁娟:SAP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工作之中,从SAP的视角来看大概分为三类难点。
第一点是企业内部信息是否拉通。对于某一个业务来讲,与其相关的端到端的数据是否拉通是第一个难点。对于企业高管和业务负责人来讲,缺乏全面的数据很难把控决策和风险。《贝佐斯的数字帝国》这本书介绍了亚马逊的经验,也强调需要打造一个坚实的数据平台。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客户做了这件事,但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且没有预计到做这件事有多大的困难。
第二点是企业是否能够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充分协调内部流程,以提升业务效率。企业在面临新业务、新变化的时候,流程和效率是非常大的挑战。举个例子,在智能机器人这样的项目里,企业流程达到100步以上的比比皆是。实际上,流程每增加一步,效率的提升都面临更高的风险;流程里每增加一个人,对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都是一个负担。
第三点,企业面临诸多变化的时候,与产业链的上下协同非常重要。作为制造型企业,如果想快速交付产品或者增加一些服务,产业链上下是否打通,是否能够协同,会是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时,采用什么数字化手段实现高速协同,是否拥有高效的数字化平台,也变成非常重要的问题。
庄景明:丁总的分析更聚焦业务端,比如说企业能否通过数据和流程的优化,提升企业内部的高效运作。那么也请代总分享一些亚马逊云科技的经典案例。
代闻:我谈两点观察。
第一点是创新首先要避免重复造轮子。很多企业内部认为是创新项目,但是放眼业界的时候发现,业界已经有这样的能力了。这时候,企业在基础能力上能够与时俱进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不断上云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本原因。
第二点,创新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如果一件事情是确定性的,它的结果也是确定性的,就谈不上创新了。创新来自多次的失败,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试错,这是企业创新时很关键的一点。在我们的客户群里,我们看到了很共性的特征,大家可以利用云的弹性、无需后续投资保护等一些特征,迅速试验很多平行创意,最终在多次试验中获得结果。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也非常荣幸地与SUSE和SAP一道,为我们的企业用户服务,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旅程里,提供与时俱进的技术能力、应用能力,提供能够不断试错的环境,让大家可以不断创新,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
庄景明:今天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联合协作的讨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联合协作,还是企业之间的,无论是技术上的联合协作还是商业上的联合协作。现在的创新也不再是一个厂家能够独立支撑完成的,需要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同联合协作,为客户更好地赋能。还请丁总分享一下SAP与其他跟合作伙伴联合协作的经验。
丁娟:SAP一直很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我负责的业务技术云平台事业部为例,我们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从技术架构上,从下往上大概分为几类。
第一层是在基础架构这一层,在全球业务技术云平台跟亚马逊、微软、谷歌有合作,在中国我们跟阿里、微软有合作,与亚马逊的合作也于今年7月1日刚刚开始。
第二层是跟一些合作伙伴,比如SUSE,我们有很深入的合作。我们与SUSE从2008年开始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这是非常深入的上下贯通的合作,把双方的产品都做到极度融合。
第三层,除了SAP原有的ERP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我们有广泛实施的合作伙伴。另外,我们在去年11月底也成立了SAP在中国的应用商店,鼓励合作伙伴和客户在项目中、业务中把开发的资产沉淀下来,做成产品上架到SAP的应用商店里,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在全球,我们与SUSE早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合作,SUSE也是我们在SAP应用商店里面唯一的操作系统领域的合作伙伴。
庄景明:正如丁总所说,三家公司无论是在技术架构或者生态的搭建上都有很多的合作,也请代总分享一下。
代闻: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三方合作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国内一家比较低调但是在业界非常知名的公司,叫洛阳钼业,它是常见金属和有色金属领域非常重要的企业,也是咱们国家市值、资产还有收入都过千亿的“三个千亿”企业之一。
我们和洛阳钼业的合作契机在于它计划拓展国际业务。它在巴西、南非拥有很多布点,这些布点,之前是基于数据中心做基础设施以及应用部署;但业务逐步发展,它遇到了增长方面的瓶颈,包括弹性方面的问题,以及在疫情期间资源保障方面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契机,我们有幸和洛阳钼业合作,基于SUSE Linux把洛阳钼业的SAP的应用从数据中心迁移上云。在迁移的过程中,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确保了迁移的平滑;因为它可以使用专线,很容易把数据中心和就近的云资源打通。
第二个方面,上云以后的弹性将整个成本降低了80% 以上。
第三个方面,由于在云上具备更强的自动化能力和更强的弹性,所以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资源,SUSE Linux还有SAP这套系统实现了更高的自动化和弹性,从而让客户的运营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来自第一线的业务团队的需求。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在服务企业用户的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庄景明:我想顺着洛阳钼业这个成功案例,讲到我们今天圆桌的最后一个话题,也是现在每个地球人必须面临的严肃话题,就是气候变迁。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畴,它正在发生,深刻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SAP全球前两千的大企业客户,每年碳排放高于一百亿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很讶异,这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3。我相信在帮助客户碳排放方面SAP应该积累了很多最佳实践,可不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
丁娟:“让地球变得更美好”,我相信这是大家共同的使命。SAP去年就发布了我们“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我们认为新型的中国企业应该是全数据的智慧企业,全链接的协同企业,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庄景明:谢谢,非常了不起。亚马逊是最早签署气候宣言的企业之一,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代闻:我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事情,分别是风火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是基础平台,第三个是用户使用的模式。
从基础设施层面上来讲,整个亚马逊目前计划在2025年实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并且承诺在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同时在国内可能很多嘉宾不知道,亚马逊在去年的服贸会上宣布了在吉林的风能项目,这其实是在中国的第二个可再生能源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在山东的太阳能项目。这个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做的一系列的努力。
具体到亚马逊云科技,大家知道对于云计算来讲,底层很重要的是计算、存储原件,它们非常耗费资源、能源,在这里我们会做非常多的技术创新。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发布的自研Arm服务器Amazon Graviton3可以比上一代服务器在相同性能情况下节省60%以上的能耗,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在服务器、存储、数据管理方面降低整个能源的消耗。
第三个方面,很多企业用户即使是上云以后,依然使用数据中心的模式,依然会开一台虚拟机,利用率是20%。我们专门针对这样的情况,为用户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架构,告诉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平台上怎么部署、使用什么样的产品、使用什么样的最佳实践可以实现尽可能低的能源消耗。这样,我们不仅能在平台下面节省更多能源,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用户更加节能地使用云资源。这样,我们才能端到端地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大家一起为碳达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江永清:SUSE很自豪是亚马逊云科技Graviton ready的合作伙伴,SUSE和亚马逊云科技一起确保应用程序可以在Graviton上运行。通过合作,我们帮助客户简化其在云中的IT环境、现代化其基础设施并加速创新,帮助客户绿色转型。
此外,SUSE也有”开源为善而创”(innovate for good with open source)的理念。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上,我们也分享了我们的客户是如何借助SUSE的产品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比如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代表英国科学界负责运营国家实验室)就使用SUSE Rancher管理Kubernetes平台,了解气候变暖趋势,探索城市热岛效应。我们非常自豪、非常高兴地看到,众多客户借助SUSE的产品,为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奉献自己的力量!
SUSE与SAP合作了二十余年,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了十二年。最大的平台、最大的应用,我们有最坚实、最可靠、最安全的底盘,三者之间会有更多无缝的合作,希望我们能越走越远,越做越好,谢谢大家。
生态系统创新对于SUSE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SUSE与SAP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了无限的商业价值和卓越的使用体验。未来,SUSE期待与SAP、亚马逊云科技以及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助力中国企业业务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