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赶慢赶,却在路口赶了个红灯;堵在路口,被前面公交车巨大的身影挡住了视线,也不知道红灯何时变绿;一个路口遇见红灯,随后一连串路口都是红灯……这些“红灯焦虑”,成为我们驾车出行的重大困扰。
经过路口时,司机想要提前知道红绿灯还剩几秒钟,该怎么办?
近日,腾讯地图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在北京经开区落地,市民驾车出行时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腾讯地图APP导航,实时接收前方路口准确的红绿灯倒计时信息,提前做好准备通过路口。该功能现已覆盖亦庄核心道路部分路口,后续将支持亦庄核心区域60平方公里的300+路口,为百万市民带来出行便利。
2020年9月,北京市宣布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北京经开区全域为核心启动建设,形成了以政府、学界、产业界、投资人等各方面紧密结合的组织形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前,示范区已圆满完成1.0试验环境搭建和2.0小规模部署各项任务,并正式启动3.0阶段建设,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有效赋能传统交通领域和城市治理,正在悄悄改变市民的出行体验。统计数据显示,示范区智慧交通信控优化效果目前已实现单点自适应路口车均延误率下降达28.48%,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3%,绿灯浪费时间下降18.33%,4条双线干线绿波道路车均延误减少16%以上,大大提升了民众日常出行的效率。腾讯地图推出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也成为北京经开区智慧交通建设的一块重要拼图,助力车主出行“一路绿灯”。
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上线后,用户导航接近路口时,腾讯地图会在手机导航界面中自动显示前方路口红绿灯的灯色和剩余秒数,方便驾驶员根据当前车速和距离进行预判,从而减少用户对红绿灯信号的反应时间,合理控制车速,提高驾驶安全性。
据悉,腾讯地图推出的这一功能直接连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云控基础平台,确保了红绿灯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而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功能,带来的作用却不容小视。驾驶员可以提前准备、合理决策、调整车速,减少因视线遮挡造成的“跟车闯红灯”冲过路口、紧急刹车、绿灯时未及时起步等行为的发生,单车通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将提升路段整体通行效率。此外提前预知路口红绿灯信息,还能缓解驾驶员在堵车时候的焦虑情绪,减少其因焦虑出现的注意力、判断力、视觉敏锐性下降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相当多的交通安全风险。
腾讯地图作为C端出行工具,拥有广泛的用户触达入口,在车载终端普及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地图导航APP实现交通信息对车主端的触达,将大大降低车路协同落地成本,让市民更快的体验智能网联带来的便利。
未来,腾讯地图将在更多城市和地区落地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助力城市交通智慧化,也将推出更多“大智慧”的“小服务”,推动智慧交通生态建设,助力百姓高效、便捷出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