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Microsoft Ignite 2022也进入了倒计时。在大会到来之前,至顶科技CEO兼总编辑高飞、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CEO霍太稳、微软工程师韦青相聚Microsoft Ignite会前抖料间,一起畅聊“多元宇宙,数字人生—技术人的黄金时代”,探讨最新的行业现状、未来技术趋势,以及企业与个人的数字化发展机遇。
新技术现象的背后
过去一年,不断涌现出了像Web 3、元宇宙、NFT等技术热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高飞看来,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2007年iPhone发布,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年,必然会有新一代技术催生出来。当下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空间,对虚拟仿真的追求推动了元宇宙、Web 3的火热。“但我认为,当前技术还没有准备好,还有很多未解的技术和伦理哲学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蒋涛表示,互联网带来了数字信息数字化、图像数字化、视频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未来元宇宙将带来体验上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物理世界中的感受可以反映到数字世界中,两者相通。不过目前元宇宙体验尚属早期阶段,距离真正元宇宙的到来还很遥远。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有正反两面,霍太稳认为,对新技术要辩证看待,新技术的价值在于对实体产业的促进作用。现在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算法日益成熟,可以将技术集成,过去无法实现数字孪生,而现在可以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去解决工程、建设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当一个新名词出现的时候,事件的现象早已暗潮涌动。”韦青觉得可以把热词理解成一个社会发展中的节点,大家都将Metaverse翻译成元宇宙,但这个词大得有些不着边际,其实名词只是代表现象的一种符号,很多时候大家只关注符号,反而忘了现象和本质。元宇宙的现象其实是由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技术进步,人们发现了物理世界外,在虚拟空间之中的生存方式。
回顾技术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有新的技术浪潮,从萌芽到热门可能需要3到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蛰伏期,新技术不断产生。作为技术领域从业者,应如何观察、学习新技术,正确审视和辨别机会?其实每年微软Ignite大会正是前沿技术趋势和产品创新的风向标。
回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在技术的选择和投入上应该如何考虑?高飞认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首先看该技术能否解决真实的问题,第二是看你在这个技术当中的角色,是创造者、传播者还是使用者,不同身份对技术介入的时间也不同,要分场景来看待。韦青补充道,人们热衷看成功案例,那些被后人称为技术大咖或发明大师的人,其实当时所做的创新都是基于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只不过他找出的方案,恰恰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蒋涛提出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来验证即将成为主流的技术。想知道哪种技术在市场上被采用了,就去看开发者真正讨论并且撰写文章去研究的是什么。根据CSDN博客统计数据,人工智能的文章数量在2012年后大幅增加,背后就是2012年ImageNet年度挑战将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推到前台,实现了AI的突破,而2015年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后,AI文章量再次跃升,大量投资资金开始涌入。
霍太稳则强调了社区的价值,在技术社区中学习交流,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从他人的案例中筛选适合自己的场景。
对企业而言,选择了新技术后,怎么利用新技术去做数字化转型,为自身创造价值?
韦青认为,“在这个巨变时代,企业家一定不能盲目跟风,企业需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用技术赋能。”决策者一定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企业最重要的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成本效率、用户满意度,回归这些基本的条件,然后再找实现目标的最优方法,可能通过技术、培训,或者换原材料。
在高飞眼中,数字化转型的可复制性不高,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场景可能完全不同,很难有一套方法论套用所有企业。成功案例不具有通用性,但从数据本身考虑,若把数据看作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不同企业的通用问题便是如何把数据生产要素与已有的生产要素融合,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所谓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企业利用新技术优化或迭代现有的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打破组织现有的效能边界和行业边界,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霍太稳说道,这正是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另外,人才培养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数字化人才,企业需要兼具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复合人才,才能让新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出最大价值。
把技术变为趁手的工具
微软作为一家以创造生产力著称的公司,近几年提出了像「科技强度Tech Intensity」、「无处不在的计算」、「世界的电脑」等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本次Ignite的主题“Do more with Less”,也体现了微软一贯倡导的技术理念和当下趋势,“Do more with Less”可以理解为降本增效,提高生产率,用机器来帮助人类解决每项工作。
韦青表示,这个主题与微软近几年的技术脉络相吻合。微软对底层平台Azure的定位是做“世界的计算机”,为海量的数据提供计算和分析,让一切可被计算。以Azure为基础的低代码开发平台Power Platform,是提供可视化、低代码的全民开发体验,让用户实现办公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在高飞看来,微软是一家推动普及的公司,真正做到了把技术变为人类趁手的工具。工具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掌握工具所花的精力和时间越少越好,因此“less”可以理解为用更少的时间掌握工具,“more”则是用这个工具能完成的工作更多。Do more with Less便是说微软为我们提供了提升效率的工具,然后我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干更多的事情。
蒋涛同样强调了技术工具的价值,他指出国内在这方面还需要提升,与海外相比,中国企业级工具的配备比较薄弱,同时面向开发者的工具服务市场缺失,这两点是下一步要去解决的,这也将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一个红利期。
“这句话同时激励了企业和个人。” 霍太稳说道,对于企业而言,这句话可以延展为Do more thing with less people,在人力成本昂贵的当下,企业应该思考怎么通过一些技术或者工具,提升整体的毛利率。对个人来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工具增加技能,提高自身价值,从而在这个时代下具备竞争力。
>>> 2022年10月13到14日,锁定Microsoft Ignite,
了解全球技术趋势及行业机遇,倾听创新实践案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智谱AI率先推出了 AutoGLM,试图打造一款能够理解、规划、执行,并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操作系统的 AI Agent。
该处理器采用16nm工艺技术设计,拥有 48 个ARM Cortex-A75内核,六通道DDR4 3200 MHz 内存 - 每插槽高达 768 GB(每通道 128 GB)
谷歌DeepMind研究人员则直接把这项技术集成到AI Agent中开发了Talker-Reasoner框架,让其具备“快”、“慢”两种拟人化思考方式。
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的激增,导致计算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幅增加。这种不断拓展的数据环境,迫切需要具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带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