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业务自动化成为重要抓手。在UiPath北亚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邹作基看来,自动化进入黄金时代,2017年RPA工具实现了快速弹性的机器人操作,2022年业务自动化平台驱动了快速弹性的自动化赋能的转型。

UiPath北亚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邹作基
UiPath业务自动化平台为企业开发全新应用并实现现有应用的自动化奠定基础。无论企业期望加速盈利增长、节约成本,还是改善员工和客户体验,UiPath都可以轻松为更多工作流程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
UiPath 2022.10版本发布
当前自动化市场正在呈现全新的发展特征,比如流程挖掘和自动化测试成为推动同类最佳全企业自动化“必备工具”;RPA和低代码融合驱动全新的业务自动化平台;人工智能助力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扩展自动化的外延等。
UiPath中国区售前总监陈磊表示,业务自动化平台从RPA到IPA再到全面自动化平台,融入了更多有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通过低代码构建的应用与自动化的流程、机器人的无缝组合,能够增强业务的创新能力。”

UiPath中国区售前总监陈磊
UiPath提供了API的自动化,而不是传统RPA那种从用户界面入手,这样企业的业务系统可以进行更加稳定高效的连接。UiPath Connector可以简化与内部应用及特殊行业解决方案的API连接问题,最大程度地扩展开发人员可构建的自动化流程与应用。
UiPath 2022.10版本提供的无止境的持续发现可协助客户了解流程和任务的现状,采取优化行动,并通过持续监测与改善实现预期的业务成果。升级包括:
Automation Hub 提供预期收益和实际成果之间的投资回报率比较,协助用户从成功中学习并重复应用。
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具有高可扩展性、改进的性能与全新分析工具,企业能够更全面地洞悉流程状况。
辅助式任务挖掘(Assisted Task Mining)让流程改进者不仅能够以常见的方式捕捉和记录流程,还可记录实际的自然变化。
陈磊表示,这些功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来自己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有了这样清晰的认识以后,才能够优化流程,才能够知道这些流程是否能够实现自动化。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基于浏览器的自动化开发工具UiPath Studio Web为跨平台用户提供自动化创建功能,并且更方便在企业中大规模分发自动化流程。此版本包含的新功能可简化面向公众的流程与应用的创建,改善客户服务及其他价值链场景的客户体验。
UiPath新版本还集成了低代码平台,其与众不同之处是RPA机器人和Apps平台的结合非常紧密,可以从第三方系统触发自动化流程,实现新旧系统的无缝衔接。
借助并购和整合,UiPath新版本为平台添加了通信挖掘(Communications Mining)功能,协助企业收集每天产生的海量通信数据并释放其价值。企业可分析电子邮件、文档、聊天日志、社交信息等,以提取可操作的业务数据和全新的自动化机会。文档理解(Document Understanding)中针对银行和财务报表以及常见的供应链文档(如装箱单)等新的本地化业务扩展了自动化用例。AI计算机视觉也已升级,可轻松读取Web 和应用中的滚动表格等新型动态屏幕内容。
Automation Cloud和Automation Suite的企业级增强功能:Automation Cloud支持延时更新,为企业提供更长测试时间。Automation Cloud Robots的站点对站点VPN支持,让机器人能够为私有云的系统和数据实现自动化。新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功能包括IP范围限制和客户托管密钥。对于自行托管的客户,Automation Suite中新增了Process Mining和无服务器机器人,以及其他全新的企业功能,例如支持双活高可用性(Active-Active High Availability)/灾难恢复,以及大大降低了硬件等资源要求。
“UiPath全新的业务自动化平台不单单涵盖RPA领域,还包括流程挖掘领域、测试自动化、低代码平台、智能文档处理,分别在不同的赛道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功能让客户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陈磊说。
2023年自动化趋势展望
从自动化工具到平台创新,UiPath持续深耕自动化领域。邹作基表示,从工具到平台,UiPath不断开拓创新,在整个企业自动化平台领域走出一条新路,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望2023年,自动化市场呈现了四大趋势。
一、自动化正在从一种工具变为经营和创新方式。经验方式包括创建数字化员工队伍;采用广泛的、工业化的自动化思维;通过数字化获得极致的运营效率。创新方式包括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想新的流程,推出新的业务模式;成为一家数据赋能的人工智能公司。
二、客户成果已经从战术型向变革型转变。从各自内部的流程的碎片到全企业范围的端到端流程发现和重新设计;从“解决已知问题”的方式到重新思考自动化带来的可能性;从改进与现代化的对比到构思、开发、启动新的自动化赋能的业务和业务模式。
三、业务自动化平台提供自动化赋能的转型。
UiPath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在平台上提供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客户的转型。同时,UiPath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开发者和学习社区,提供了众多案例和培训。
四、自动化上升至战略层面,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项目”。
企业内部存在众多的系统,如何将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是关键,并借助AI进行处理才能赋能业务创新。
邹作基表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路上一定要打造一个可实现的数字化基础。UiPath业务自动化平台整合相关技术和工具,从而让流程不再碎片化而是连为一体。
“UiPath拥有众多的行业专家能够将自动化实践带向更多领域,帮助企业更容易地挖掘到自动化的潜在机会。在国内,从前我们是在中国市场发展,希望未来是与中国市场一起发展。”邹作基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