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8日钉钉7.0产品发布会上,钉钉会议推出最大更新版本,软件、硬件、算法、体验全面升级,字幕、一键合影、会议近场转移等五项新功能上线;在硬件生态上,Jabra、TCL、Insta360、MAXHUB等超过70家头部伙伴加入钉钉会议生态,认证品牌达到40家,认证硬件已超过200款。此外,钉钉会议与Intel完成战略签约,将共同打造新一代更智能的会议大屏系统。
今年,钉钉音视频进行了超过500个体验迭代,形成了会议、直播、Rooms、连接器、音视频硬件生态认证的能力矩阵。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用户在钉钉上发起了3.68亿场音视频会议。
软件升级:推出字幕、一键合影等功能
面向企业用户,此次发布的钉钉会议新版本对产品界面、操作路径等交互体验做了升级,重点优化用户在会中的开会体验,通过长按空格发言、多任务小窗等,营造更沉浸专注的会议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升参会人之间的互动,钉钉会议新版本推出一系列功能插件,比如:
● 升级字幕功能,支持会议语音实时转文字和中英互译能力。可实时回看前面的发言记录,不用担心走神了没跟上,在不方便开声音时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同时还可以解决跨国会议的难题;
● 推出会中互动能力,开会过程中可以发送文字、表情、气氛动效等互动元素。比如,当用户想发言又不好意思打断其他发言人时,可以发送举手的表情,不用担心出现抢麦;
● 推出一键合影功能,解决了过去线上会议合影,需要逐屏截图再拼图的繁琐操作,一键将多屏参会人的画面合成为一张合影照片;
● 推出会中名片功能,在会中可以快速分清参会人的角色,解决企业和上下游公司开会时,公司多、角色多、人数多,很难分清对方身份等痛点。
钉钉会议新版本还全面升级了底层音视频技术,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音视频引擎,进一步优化拥塞控制算法,将弱网延时降低,语音通话质量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流畅、高清的音视频会议体验。
性能升级:适配Mac、iPad等多端特性,手机耗电量最高降低40%
钉钉会议结合Mac、iPad、Android终端的特性进行了一些适配,为用户打造最佳使用体验。如在Mac电脑右上角的状态栏上,可以对钉钉会议做一些快捷的操作,如静音、共享、录制等;在iPad上可以实现手动拖拽将成员加入到会议中,将会议拖到群聊生成会议卡片实现快速邀请,甚至还可以将文档拖拽到会议中发起闪享,多种分屏体验让工作效率翻倍;钉钉会议也和OPPO、Vivo、三星等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做了适配,在悬停状态下实现一屏多用,为用户带来高效便捷的开会体验。
同时,钉钉客户端团队针对多款硬件编解码芯片进行适配,并做了大量的视频渲染大幅降低视频会议对手机CPU的占用率,在部分机型上降低40%的耗电量,缓解手机发热现象。视频会议是一个高消耗资源的场景,只有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才能更好地提升会议体验。
生态升级:算法技术全面开放,超70头部伙伴加入钉钉会议朋友圈
今年3月,钉钉会议推出包括外设认证、Sip 认证、Rooms 认证、钉闪会认证、模组认证的五大合作体系,并发布一款作为音视频技术开放容器的视频会议一体机F2,它首次将麦克风声学特性和差分波束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使得钉钉F2会议硬件的远场拾音准确率更高,可实现在线下会议室场景的10米高清拾音。
通过对F2音频、视频算法的开放,这些技术已被应用在生态硬件产品中,目前TCL、MAXHUB、Intel、影石Insta360、Jabra等已联合钉钉推出多款生态硬件,超过70家合作伙伴已加入到钉钉会议生态队伍中,共同打造“软硬一体”云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Rooms能力输出上,钉钉F1、F2还新增了会议近场转移功能,该功能也将通过钉钉会议Rooms软件系统,适配更多生态产品如会议平板,进一步提升会议室开会的便捷性。当参会人拿着手机、电脑进入会议室,可以自动识别设备,支持将手机和电脑上的会议一键转移到F1、F2上,无需重新进入会议,实现无缝切换。
签约Intel:将基于酷睿™处理器共同研发,提升Rooms智能化能力
除此之外,钉钉还联合英特尔共同打造更智能的会议大屏系统,该系统有机整合双方的技术优势,以第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为核心深度优化,提升会议大屏的性能,为用户创造会议室场景高清、流畅、智能的开会体验。同时,这款系统也将提升钉钉会议Rooms软件的智能化能力,已面向钉钉会议硬件认证合作伙伴开放,降低其在音视频能力上的研发门槛。
“企业的数字化协同已经从企业内走向企业间,在产业互联的大趋势下,钉钉会议希望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与技术打磨,携手更多行业生态伙伴,探索云会议对组织效率的新价值,连接更多人、组织和场景,帮助企业加速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钉钉副总裁、音视频事业部负责人赵加雨最后总结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新搜索方式出现,字节发布宽度优先搜索基准WideSearch,垫底的竟是DeepSeek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