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已经宣布收购Manta Software公司,但交易金额暂未公开。Manta提供市场领先的数据沿袭平台,可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了解自身数据。
此次收购旨在增强IBM旗下的Watson.x AI产品,满足AI方案在信任和透明度方面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将AI技术引入其运营体系,保障数据质量与AI可解释性也变得愈发重要。IBM今年早些时候通过其2023年CEO研究证实了这一担忧,研究结论认为,对于数据血统或来源的担忧已经成为影响生成式AI应用的主要障碍。
IBM为其Watson.x AI与数据平台配备了全面的端到端AI及治理流程,适用于整个数据模型生命周期,旨在解决企业提出的安全问题。IBM的方案可确保在Watson.x内直接管理并缓解潜在的客户风险。
虽然原本的Watson.x就已经将AI安全内置于几乎所有元素当中,但其显然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例如,IBM本月早些时候刚刚发布了Granite企业基础模型,同样用于解决模型安全问题。
而此次对Manta的收购,也标志着IBM将进一步探索安全AI议题。
Manta创立于2015年,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治理,取决于对数据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强大的管理模型。”Manta的平台能够满足以下三大主要用例对于企业数据的需求:
Manta平台提供对数据流、来源、转换和依赖关系的全面可见性,这些功能将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作为其智能系统“驱动燃料”的数据素材。
通过Manta的数据沿袭功能,企业可以确定自身AI模型中所用数据的有效性、追踪其来源、观察其演变并发现数据流当中的差异。
Manta还提供用于现代化改造的数据治理与隐私框架,这也正是着力强调数据信任的现代AI系统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AI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处理数据的基本方式,并承诺加快数字与数据转型工作。而在另一方面,尽管采用AI技术的企业有望迸发出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必须保证其满足严格的管控要求。在运用AI力量的同时保障运营安全之间,IBM就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
Manta的数据治理功能与IBM在其全系Watson.x产品中提供的安全AI方法天然契合。Manta将补充并扩展IBM已经提供的各项重要功能,并进一步扩大IBM在应对企业AI挑战方面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IBM对于Manta公司也并不陌生。两家企业已经建立起超过五年的非正式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可以追溯到IBM通过信息治理目录(IGC)进行的数据治理能力扩展计划。之后,双方于2022年7月正式建立OEM关系。而经由此番收购,IBM无疑将快速把Manta的技术整合至自家产品当中。
本次收购公告也是IBM在2023年之内进行的第八次收购,更是自Arvind Krishna于2020年出任公司CEO以来的第30次收购。这位掌门人的目标,就是努力增强IBM的混合云及AI产品。一系列战略收购让IBM拥有了快速构建所需方案的能力,帮助企业更安全地从快速发展的AI系统中发掘潜能、获取助益。
对Manta的收购也释放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这在战略上使得IBM能够应对新兴的数据与AI挑战,提高其AI系统的透明度与信任度;更重要的是,此次收购也进一步证明了IBM对于企业AI技术的高度关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的最新应用展示了其在日常办公场景中的强大能力。用户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截图操作,让AI智能识别和提取图像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并自动创建相应的日历事件。这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日程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代表了AI技术在实用性和智能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ZeCO技术,通过创新的All-Scan通信机制解决了分布式AI系统处理超长文本时的通信瓶颈问题。在256台机器上测试时,ZeCO比现有最先进方法快60%,通信时间快4倍,实现了接近理论最优的性能,为超长文本AI应用开辟了新可能。
最新调查显示,91%的AI用户都有首选的聊天机器人工具。其中ChatGPT以28%的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谷歌Gemini(23%)、Meta AI和亚马逊Alexa(各18%)、苹果Siri(16%)。用户主要将这些AI工具用于撰写邮件、研究感兴趣话题和管理待办事项。报告指出,61%的美国人在过去半年内使用过AI,19%的人每天都在使用。
耶鲁大学团队首创AI论文审稿基准测试系统LIMITGEN,通过人工植入缺陷和真实审稿数据两套测试集,系统评估大语言模型识别科学论文局限性的能力。结果显示AI审稿准确率约52%,远低于人类专家的86%,但检索增强技术和多智能体协作显著提升了性能,为AI辅助学术评议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