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这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年份,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迎来了它成立一周年的关键时刻。这一年里,该委员会不仅加深了与中国开源社区的合作,还通过创新应用和战略规划,推动了开源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快速发展。

自成立以来,英特尔一直是开源领域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贡献者,参与了全球范围内超过100个标准组织和200多个开源社区的建设与发展。面对中国开源生态的迅速崛起,从跟随者转变为共同开发者乃至某些领域的引领者,英特尔中国意识到有必要通过成立开源技术委员会,将全球的开源理念和实践经验引入中国,促进本地开源生态的进一步繁荣。该委员会致力于两个核心目标:一是加强与本土开源社区的深层次合作,二是整合英特尔内部的技术资源,共同推动开源技术在中国的创新应用。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与先进技术事业部总经理、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主席李映博士告诉记者,英特尔在全球100多个标准组织和200多个开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为本地开源生态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理念。成立开源技术委员会,旨在结合英特尔在全球的开源影响力和本地的创新力量,共同推动开源社区的发展。通过与开放原子、OpenEuler、OpenAnolis等重要开源组织的深度合作,英特尔正努力为开源社区带来更多国际视野和合作模式。
开源技术的本土化实践
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在2023年对30多个本地开源项目进行了贡献,涵盖了客户端计算、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网络与边缘等多个业务领域,提升了英特尔技术在中国开源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英特尔的技术贡献不仅体现在硬件平台的支持上,还包括了隐私计算平台BigDL PPML和海量数据可信计算平台MAPPIC等软件创新,以及优化后的AI开源软件堆栈,这些都为AI PC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通过与诸如开放原子、OpenEuler、OpenAnolis等关键开源社区的密切合作,实现了深度融入。作为龙蜥社区的副理事长单位和OpenEuler的重要成员,英特尔不仅参与了技术指导和决策,还推动了针对英特尔架构的技术特别兴趣小组(SIG),促进了最新平台技术的集成与验证。
例如,通过与龙蜥社区的合作,英特尔成功地将oneAPI等技术框架集成到本地操作系统中,加速了开发者对英特尔平台的采用。在OpenEuler社区,英特尔同样扮演了推动技术进步和生态发展的关键角色,确保了最新至强处理器平台的支持,加速了X86生态的成熟与扩展。
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还携手腾讯应用商店推出了腾讯应用宝,使基于ARM架构的Android应用能够无缝迁移到X86平台上,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体验,日活用户超过800万。
针对中国开源贡献度显著提升的现象,李映博士将其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开源社区和开发者群体的成长与成熟;二是中国IT行业和开发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尤其是近五年来,新接触技术的开发者对开源的接受度很高;三是众多企业,包括英特尔,将开源视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动生态的健康发展。
面对中国开源项目走向国际的议题,李映博士表示,英特尔将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和合作模式,帮助中国开源项目和社区拓展国际影响力。虽然这一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英特尔已经在全球各大开源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优秀项目提供国际舞台。
开发者生态与开源文化的建设
在被问及开源项目的选择标准时,英特尔中国技术政策和标准高级总监邹宁解释道,英特尔鼓励尽可能多的开源项目,但也会依据技术复杂度、产品特性以及与其他技术的关联性等因素,通过一套完善的内部机制来决定项目的开源与否。
李映博士补充说,英特尔内部有专门的流程和机构帮助开发者评估项目是否适合开源,并决定是否以合作方式开展。此外,英特尔在推动开源的同时,也认识到闭源在特定场景下的必要性,强调了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开发者,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不仅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等形式激发创新潜能,还通过设立专门的工作组传播开源理念,建设开放、互补、繁荣的软件生态文化。在云原生领域,英特尔与龙蜥社区和OpenCloudOS社区的合作,成功将Kubernetes节点资源管理框架NRI集成到阿里巴巴的Koordinator项目,增强了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展示了英特尔在推动云原生技术发展方面的领导地位。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如何高效利用AI模型,确保大模型在不同硬件上的适配与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提供企业级的安全与性能保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大数据AI首席架构师,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技术创新负责人戴金权院士表示,英特尔正在通过企业AI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 for Enterprise AI(OPEA)计划,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AI平台,加速AI技术的落地应用。
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应用于实际场景,提高算力效率,以及确保企业级安全和性能,将是2024年及以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英特尔也将继续推动oneAPI生态的发展,使之成为开发者手中的利器,简化异构计算环境中的开发流程。
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事业部、OpenVINO产品营销及开发者生态总监王珅表示,英特尔oneAPI生态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是开源技术委员会工作的又一亮点。超过2.9万名开发者通过培训和代码挑战活动参与其中,约1.5万名开发者利用oneAPI工具进行编程,超过40个行业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一生态共享了数百个项目。
此外,OpenVINO作为英特尔的旗舰产品,在中国迎来了第五个年头,通过三个新版本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在英特尔XPU平台上的AI能力,全面支持了新硬件平台,展现了英特尔在AI PC战略中的技术实力。AI PC作为英特尔提出的全新计算形态,已经通过一系列开发者大赛和合作项目,展现了其在促进创新应用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力。
结语
面对未来,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将继续聚焦四大战略方向:企业AI开放平台(OPEA)的推广、AI PC开发者计划的深化、与龙蜥、OpenEuler社区的紧密合作以及开源技术的国际推广。尤其是在AI和云原生领域,英特尔将着重推动生成式AI的应用落地,解决大模型在不同硬件产品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同时确保企业级AI应用的安全与高效。此外,通过持续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英特尔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互操作的异构计算框架,加速技术和产业发展。
从与本土社区的深度合作到国际影响力的拓展,从AI PC的创新应用到开源技术的前沿探索,英特尔正携手中国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共同书写开源技术新篇章,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力量。随着AI、云原生等技术的持续演进,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将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模式,赋能开发者,推动开源事业的繁荣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揭示了AI时代CIO的七项关键行为特征,基于对多位CIO和AI专家的深度访谈。专家指出,AI精通的CIO需具备实用AI素养、战略视野和变革领导力,能将技术与业务战略对齐,建立强大数据治理基础。文章详细解析了分析型AI、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三大技术领域,强调数据基础的重要性,并提出CIO应从项目思维转向产品思维,通过跨职能团队实现端到端价值交付。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IFT系统首次解决了机器人"近视眼"问题,通过精确控制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比例,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提升54%以上。该系统包含多视角视频增强引擎MVAug和数据组合优化策略,能够预测数据失效的"去相干点",确保机器人学习真正重要的任务特征而非环境表象,为实用化通用机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苹果在AI竞赛中看似落后,但其私有云计算基础设施展现了技术优势。当行业为追赶大语言模型而降低隐私标准时,苹果坚持原则,开发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技术方案。谷歌最新宣布的类似实施方案验证了苹果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这可能推动其他AI实验室采用相同做法,为用户隐私带来重大胜利。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earch-R3系统成功解决了大语言模型推理与搜索分离的问题,通过两阶段训练让AI在深度思考过程中直接生成搜索向量。该系统在多个领域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特别是启用推理后性能提升明显,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推理与搜索统一的新范式,展现了从专门化向通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