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三大全球领导者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大部分云市场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然而,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大云计算巨头在庞大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份额未进前十,中国的云市场是由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本地供应商主导。
Synergy Research Group 首席分析师 John Dinsdale 在发给记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庞大的中国云市场必须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市场。”。
Synergy 最新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显示,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AWS(亚马逊网络服务)、谷歌云和微软在全球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超过 560 个。
笔者在下面按地区和全球分析了最大的云计算公司(包括甲骨文、Salesforce 和 IBM)以及全球市场份额数据。
全球云服务领导者 AWS、微软和谷歌投资的资本支出达 480 亿美元
云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企业支出在2024年第二季度达 7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
全球服务市场前六名依次为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甲骨文和 Salesforce。
Dinsdale 表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规模游戏。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目前在全球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超过 560 个。”
根据 Synergy 的数据,这三家云计算巨头仅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就投入了超过 480 亿美元的资本开支,其中大部分用于数据中心和相关网络的建设、配备和更新。
Dinsdale称,“要想立足于日新月异的技术前沿,并能够为跨国企业和全球客户提供尖端服务,就需要巨额的资金和长期的企业承诺与专注。”
中国不会花钱购买 AWS、Azure 或 Google 云
Dinsdale 表示,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美国和欧洲的云计算提供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严重受限”。
就中国云计算市场而言,前十大供应商均来自中国,谷歌云平台(GCP)、AWS 和微软 Azure 几乎见不到踪影。
阿里巴巴在中国的云计算份额排名第一,腾讯位居第二,中国电信则排名第三。
华为排名第四,中国联通排名第五,中国移动排名第六。
Dinsdale 表示,“中国市场足够大,足以支持多家本地公司。”
甲骨文、Salesforce 和 IBM 在美国争夺云计算份额
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亚马逊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微软位居第二,谷歌位居第三。
不过在每个地区,诸如 Salesforce、阿里巴巴、甲骨文和 IBM 等云计算提供商都在争夺前五名的位置。
在美国,甲骨文公司的云计算份额排名第四,Salesforce 排名第五,IBM 排名第六。
Synergy 的 Dinsdale 表示,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本地企业可以利用本地专业知识、本地信誉以及监管或数据驻留要求等等进行竞争。他补充表示,不过“这往往限制了本地企业只能瞄着相对小众的市场机会”。
欧洲、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
在美国和中国之外,亚马逊仍然是第一大云计算市场玩家,微软位列第二,谷歌排名第三。Synergy Research还调查了欧洲、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
在欧洲,排名第四的云服务领导者是甲骨文公司,Salesforce 位列第五,IBM 排名第六。
在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NTT 排名第四,阿里巴巴排名第五,富士通排名第六。
在世界其他地区,Salesforce 排名第四,甲骨文排名第五,IBM 排名第六。
Dinsdale 表示,“尽管三大巨头的地位十分突出,但对于那些明确专注于一些特定市场领域或特定客户群的企业来说,确实依然存在许多增长机会。这或许不会在全球或地区的市场份额上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那些有着实际目标、强大执行力和良好管理的企业来说则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铠侠正在测试最新的UFS v4.1嵌入式闪存芯片,专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可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流畅的设备端AI应用性能。该芯片采用218层TLC 3D NAND技术,提供256GB、512GB和1TB容量选择。相比v4.0产品,随机写入性能提升约30%,随机读取性能提升35-45%,同时功耗效率改善15-20%。新标准还增加了主机发起碎片整理、增强异常处理等功能特性。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创新的异步拍摄方案,仅用普通相机就能实现高速4D重建。该方法通过错开相机启动时间将有效帧率从25FPS提升至100-200FPS,并结合视频扩散模型修复稀疏视角导致的重建伪影。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在处理快速运动场景时显著优于现有技术,为低成本高质量4D内容创作开辟新路径。
谷歌在伦敦云峰会上发布Firebase Studio更新,新增Gemini命令行界面集成、模型上下文协议支持和"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提供三种AI协作层次:对话式"询问"模式用于头脑风暴,人机协作代理需开发者确认代码变更,以及几乎完全自主的代理模式。尽管谷歌声称已有数百万应用使用该平台,但目前仍需精心设计提示词,非工程师用户还无法直接创建成熟应用。
上海AI实验室联手复旦大学提出了POLAR方法,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奖励模型训练技术。通过让AI学会识别不同策略间的差异而非死记评分标准,POLAR在多项任务上实现了显著提升,7B参数模型超越72B现有最强基线,为AI对齐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