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 是广受欢迎的开源项目 Elasticsearch 的母公司,已经从最初一个将搜索功能集成到应用程序的工具,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科技公司。如今,该公司在安全、可观测性以及生成式 AI (GenAI) 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 这些都建立在灵活的开源技术基础之上。
在新加坡 ElasticON 开发者大会期间,Elastic 首席产品官 Ken Exner 接受 Computer Weekly 采访时,解释了公司如何在保持开源本质的同时,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业务扩张。
"最初的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将搜索功能集成到应用程序的开源项目," Exner 表示,"它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 Java 开源项目。"
从那时起,Elasticsearch 在两个方向上实现了进化。"第一个方向是搜索功能的演进,从最初的纯文本搜索发展到语义搜索、向量搜索,以及生成式 AI 应用场景,"他说。"另一个方向是向可观测性和安全领域的扩展。"
Elastic 进军可观测性和安全领域源于观察到用户使用 Elasticsearch 来分析大量日志以获取运营和安全洞察。"人们开始用我们的产品来搜索日志,"Exner 说。"这样他们就不用使用 grep 命令,而是可以使用搜索引擎。"
认识到这一使用场景后,Elastic 开发了开箱即用的日志分析和威胁检测功能,为更广泛的可观测性和安全产品奠定了基础。如今,该公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涵盖应用性能监控 (APM)、指标、追踪、性能分析、终端保护、云安全,以及身份和行为分析。
Exner 指出,这种扩张通常遵循"登陆并扩展"的模式。"我们通常从日志分析切入,"他说,"然后客户发现他们也可以用我们的产品来处理指标。"他举例说明美国富国银行就使用 Elastic 的可观测性和 APM 功能不仅监控事件,还将其与业务数据结合,以量化运营问题对客户的财务影响。
然而,Elastic 平台功能的广泛性在服务不同用户角色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此,公司通过其基于新无状态架构构建的无服务器产品提供定制化体验。
"我们为每类客户创建了专属的用户体验,因为如果你是 SRE (站点可靠性工程师) 或 DevOps 工程师,你可能不了解终端保护或搜索相关性,"Exner 说。通过为特定角色量身定制界面和工作流程,Elastic 让用户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仍然能够受益于平台的底层灵活性。
事实上,这种灵活性成为了公司的关键竞争优势。Elastic 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SIEM) 市场与 Splunk 和 IBM 竞争,在可观测性领域则与 Dynatrace 等公司竞争。
"大多数公司要么创造易用但不灵活的产品,要么创造灵活但不易用的产品,"他说。"我们的方法是从非常灵活的基础开始,然后通过抽象层使其更易用,但客户始终可以深入到底层。"
公司的开源根基也增加了其灵活性。虽然某些功能仅向付费客户开放,但 Exner 表示,对于日志分析和向量搜索等核心功能,"社区用户和付费客户获得的功能差异不大。"
他还谈到了在亚太地区将开源软件商业化的挑战。"我发现,如果你提供的产品在经济上有意义,人们会选择付费,"Exner 说,并举例说明了 Elastic 广受欢迎的可搜索快照功能,该功能通过利用 Amazon S3 存储,让客户享受分层存储选项和成本节省。
展望未来,Exner 认为生成式 AI 是搜索的自然演进,而 Elastic 在这一趋势中具有优势。"我们一直在做向量搜索,并将其扩展到检索增强生成工作流程中,"他说,同时补充道 Elastic 还为大语言模型提供可观测性和安全工具,帮助组织监控和保护生成式 AI 应用。
尽管业务不断扩张,Exner 表示 Elastic 仍然坚持其开源理念。虽然某些功能采用专有许可证,但他表示产品核心仍然保持开源。"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在 GitHub 上,人们可以向我们提交拉取请求,"他说。"这不仅仅依赖于我们 —— 社区也可以做出贡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