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联盟(W3C)正式发布了可移植网络图形格式(PNG)规范的第三版。PNG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免费图形格式,读音为"ping"。负责PNG标准的W3C工作组主席Chris Blume在题为"PNG回归!"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新版本的更新内容。
新版PNG标准带来了多项重要改进。首先是对EXIF数据存储的优化支持,这将使图像元数据的处理更加高效。其次是正式加入了HDR(高动态范围)支持,满足了现代显示设备对高品质图像的需求。此外,动画PNG(APNG)格式也被正式纳入标准。APNG最初由Mozilla开发,现在成为官方标准的一部分。
PNG格式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此期间,该格式仅进行过两次重大修订:1996年的1.0版本和2003年的第二版。尽管期间曾出现过一些安全漏洞问题,但PNG凭借其诸多优势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
PNG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和免费使用特性。与曾经受专利限制的GIF格式不同,PNG避开了相关专利争议。当年Unisys公司对GIF格式收取5000美元的许可费用,这促使许多开发者转向PNG格式。虽然相关专利在2003-2004年间已经到期,但PNG的免费优势依然显著。
目前,PNG格式已获得几乎所有主流平台和软件的支持,这种广泛兼容性是其他格式难以比拟的。相比之下,即使是苹果支持的JPEG-XL格式,也因为谷歌的拒绝支持而面临推广困难。
PNG标准第三版的发布标志着这一经典图像格式在新时代的重要升级,为用户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