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做对”是全球质量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语录。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理论,强调把事情一次做对,在当时被视为几乎理想主义的追求,即便放到今天,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今天,西门子却将这一理论变为现实:不仅是制造过程中的一次正确,而是覆盖设计、选型、调试、制造、运维及低碳六个维度,都实现“一次正确”。
六个“一次正确”,就是建立一种系统性视角。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认为,要突破行业内卷,更需要依靠技术创造价值,减少犯错的同时,让AI多出力。
六个“一次正确”,诠释“数实融合”价值
过去几年,工业领域涌现出不少数字化热词: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它们大多从技术端切入,但用户真正需要的,却是直截了当、能够感知的实际效益。西门子提出的六个“一次正确”,正是从用户的体感出发,去诠释“数实融合”的价值。
长期以来,西门子倡导“融合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理念,但很多人依旧觉得抽象。尤其是对从未使用过西门子产品的用户而言,“数实融合”似乎是一个难以触摸的宏大命题,已经受益的用户,也往往难以准确表达这种融合的好处。
现实与数字世界打通之后,到底能带来什么切实价值?
六个“一次正确”就是一个更贴切的答案,其核心是要在物理世界里“一次就能做对”。这与过去传统的“试错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爱迪生寻找灯丝材料的故事,通过数以万计的物理实验,才不断靠近理想材料。
这种近200年的实践逻辑,本质上依赖的是不断消耗物理资源。而在今天,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反复试错,通过数字模型“点亮”无数次虚拟灯泡,最终筛选出最可能成功的方案。
换句话说,过去可能需要101次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如今其中100次可以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真正进入物理落地的,只剩下“一次正确”,这意味着巨大的物料节省与效率提升。
当然,实现这一点并非仅靠理念,更需要强大的工具体系。西门子依托覆盖软件与硬件的完整产品家族,构建起支撑虚拟验证与真实落地的能力。“一次正确”的用户体验,其实正是西门子全面技术体系的另一面。
西门子自身同样面临着“一次正确”的迫切需求,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西门子既是制造商,又掌握了驱动制造运转的关键工具,从设计软件到工业控制器。正因如此,西门子能够用自己的工具武装自家工厂,将“一次正确”真正落到实践中。
工博会上,西门子与中科摩通携手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装配设备,可以直观感受到“一次正确”理念的工业级落地。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完成仅用时两个月,与行业常规开发时间相比缩短超33%。该设备也是西门子生成式AI赋能的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的首次试点,更采用了多款符合西门子EcoTech声明的产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追溯与低碳评估。
钻耀之心2.0,勾勒工业架构未来
在今年的工博会上,西门子将“钻耀之心”产品矩阵升级至2.0版本,集中展示了135款核心产品,覆盖现场层、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到云端层的五层工业架构,形成面向不同规模和复杂度制造场景的全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决策效率与运营表现。
“钻耀之心2.0”不仅是产品矩阵的升级,更是西门子向市场传递的整体工业架构理念。王海滨强调,大家能够直观感受到西门子产品的系列化、家族化,以及在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方面的优势,这一切都源自全集成自动化平台的统一架构。
西门子为不同行业客户推进机器设备、产线、工厂乃至企业级的研发、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和供应链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石和丰富的产品体系,工博会也亮相了十余款新品。
全新基本型分布式I/O系统SIMATIC ET 200BL 在TIA博途环境中开发,无需复杂配置即可快速部署,显著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和投资成本。
精彩面板全新系列SMART LINE PLUS在完全兼容SMART LINE V5所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多项功能,大幅提升连接灵活性和工程效率。
超低压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SIMOTICS E直流伺服,包含1EE1无刷内转子电机、1EV1无刷外转子电机和ArgoDrive驱动转向系统。
FMT020新一代电磁流量变送器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不仅能够测量体积流量和介质流速,还可同时监测电导率。产品支持HART、MODBUS、Profibus DP/PA、PROFINET等多种通信协议。
BFC百数达3.0工业IoT连接软件致力于打破OT与IT数据壁垒,具备多品牌设备兼容能力。强化了通信技术、接口丰富性及系统安全性,支持全链路安全数据传输和灵活分析功能。
5S COM智能终端配电新品集成智能检测、无线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5SL6 COM智能断路器可监测开关状态、故障、电能和温度,通过7KN Powercenter 1000网关无线组网,单个配电盘可接入24个终端设备,并支持30天数据存储,蓝牙和Modbus TCP访问,实现智能配电与远程管理。
“钻耀之心”不仅是西门子展示技术的窗口,更是将六个“一次正确”理念实现的基石。多款来自“钻耀之心”的产品也在中科摩通EMB设备中得以应用。作为“一次正确”理念落地的示范,中科摩通通过西门子AI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验证,实现了从工程开发到交付的一次正确,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助力工业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创新的行动蓝图。
低到高不断进阶,工业AI赋能全价值链
西门子还展出了近20款AI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从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工业AI全价值链创新成果,以及工业AI落地金属冶炼、氢能、能源管理等行业场景的实际案例。
西门子将生成式AI赋能的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完整的覆盖工业价值链各环节:
在设计研发环节,Industrial Copilot能够与NX CAD软件相结合,帮助工程师高效处理复杂数据、完成跨领域任务,加速产品设计流程;
在生产制造环节,西门子将与舍弗勒联合展示Industrial Copilot 如何基于TIA博途,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生成自动化代码,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错误率;
在运维管理环节,Industrial Copilot可提供专家级设备诊断服务,结合SiePA预测性分析系统优化维护策略,显著提升故障预警能力,减少非计划停机。
放眼当下,工业环境使用AI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整体看来,工业AI的落地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数据获取:相比几年前,工业数据采集已有明显进步,但对很多制造企业而言,如何获得足够、全面且高质量的数据,依然是第一道关口;第二是数据治理:获得数据之后,还要明确其语义与含义。压力、流速、温度,这些数据都必须被结构化、存储和管理,才能进入后续建模环节;第三是跨学科融合:工业AI不仅仅是数据科学问题,更需要对工艺流程、行业know-how 以及 IT 架构有深刻理解。
王海滨认为,AI的一个本质是要有大量工业现场、高质量的数据。另一个本质可以用数学公式来理解,函数有自变量和因变量,y = f(x),其中x可以是多个变量,从x1到xn,f是未知的函数关系,一旦f被准确建立,AI就能够通过输入的自变量数据推算出结果,从而实现像预测性维护、前瞻性决策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很多时候,“老师傅”的经验本身就是函数f的雏形,但还停留在个人脑海中,尚未被提炼为计算机可以调用的程序。
以西门子的实际经验来看,要从低到高不断进阶。以成都工厂、南京工厂为例,西门子通过在全员中普及“工业+数据+AI”的跨学科意识,逐步推动应用落地。如今,AI 已经在质检、分拣、物流乃至自动下单等环节发挥作用,成为生产力提升的有力工具。
与此同时,会上西门子联合至顶科技正式发布《2025工业智能体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报告》,报告通过对中国制造业200余家企业的广泛调研,呈现工业智能体在特征分类、应用现状、落地挑战和未来趋势的洞察,并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据报道,OpenAI正准备发布一款由即将推出的Sora 2视频模型驱动的独立社交应用。该应用与TikTok高度相似,采用垂直视频信息流和滑动滚动导航。不过,该应用仅支持AI生成的内容,用户无法从手机相册上传照片或视频。Sora 2在应用内生成的视频时长限制为10秒或更短。应用还包含身份验证工具,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肖像生成视频,其他用户可以标记并在重新混合视频时使用他们的肖像。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