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有福之州,“数字中国”的策源地,再添数字经济的关键支点。
2025年东软解决方案论坛在福州举办期间,两个重磅事件相继落地:东软集团与福州新区(长乐区)签署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东软数据价值化中心等落地福州新区(长乐区)。
双方将在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康养科技服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同时,东软在福州新区(长乐区)设立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分中心、东软数据价值化中心、东软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福州分院等研发中心正式揭幕,将为福州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东软致力于构建数据价值化的中国方案,这一次东软要携手福州,共同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实践路径,打造独具特色的“福州模式”。
数据的价值化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表达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数据价值正在持续被激活。两者相互催化、深度融合,已渗透到各行各业,重塑产业格局,改变着社会的运行与生活方式。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东软认为软件是AI与数据有机融合的关键载体,能够构建起数据、算法、场景的闭环,成为推动经济转型,重构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更是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强大引擎。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荣新节表示,今天讨论的更多是数据创造社会价值,既要应用人工智能提升自身生产效率,也要聚焦更契合的场景,以更合适的解决方案把数据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荣新节
“如今数据的价值还没有全面显现。”东软集团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盖龙佳认为,算法、数据、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他说,没有算法,人工智能就是无源之水,没有数据,人工智能就是无米之炊,没有强大的算力模型,人工智能就会停留在实验室,三者之中,数据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不仅是AI的燃料,更是智能经济的“基石”。
东软集团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盖龙佳
中国数字经济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首先是算力1.0阶段,城市大规模进行算力中心建设;之后是数据治理与数据交易2.0阶段,数据产品化、市场化;现在是场景驱动3.0阶段,通过场景精准的识别,让数据发挥更大作用。
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6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空间达到近2000亿,到2028年更将以20.26%的复合增长率突破3000亿元大关。
数据从“沉睡的资源”,到“流动的资产”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实现这一跨越的路径和要素正是:场景驱动+生态共建+技术支撑。
在盖龙佳看来,首先需要让AI成为“翻译官”,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真正可用的资产;并且需要可信的数据空间,让数据安全合规地流动;更关键的是需要广泛的生态协同,让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个人共同参与价值创造。
“东软通过解决方案的智能化使数据要素的价值化成为了可能。”
2024年东软提出四化战略:打造智能化、数据价值化、服务化和生态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推出AI+医疗赋能体并落地55家医院、数据价值化多点落地,智慧城市服务全国200多个城市,多款智能化产品赋能全球车企。
东软的数据价值化战略是致力于成为“智能世界的可靠伙伴”。因为数据价值化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表达,随着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不断表达数据价值,又将从中不断生长出更多的有效数据,成为不断滚动的飞轮。
数据价值化落地,其中一个答案是“添翼”
在数据要素价值产业链中,东软主要聚焦于数据处理和数据生态两个环节。通过对多个行业大量的应用场景的分析和实践,东软定义了数据空间架构。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软研究院院长张霞表示,实体数据空间是物理世界当中人或者是组织在数字世界当中的表达。在公共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东软以实体为中心,对数据进行重新的组织,进行特征提取与洞察,为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服务监管者画像。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软研究院院长张霞
结合在特定场景的实际需要,东软将数据治理为主题数据空间,包括医疗数据空间、养老数据空间和就业数据空间。
在公共数据资源、实体数据空间和主题数据空间基础上,东软开发了各类数据服务、智算服务、智能体、算法服务和知识服务等,这也被统称为赋能体,赋能个人、民生服务企业、政策制定和监管机构、科研和创新企业等。
盖龙佳认为,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发展终将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养老、就业、医疗已被行业广泛的认为是智能社会时代下的城市的新的基础设施。
在东软看来,数据价值化落地的场景有很多,医疗是其中一个切实可以落地的场景。在医疗健康领域,东软早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支撑全国4800多家医院信息化,服务了中国超8亿人群的医疗保障。
医疗和信息技术结合将“如虎添翼”,添翼可以说是东软的初心和使命,今年3月东软就发布了"添翼"医疗健康智能化全系解决方案。今年论坛上,东软又发布了新一代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覆盖了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科研与智慧医联体五大领域。
张霞谈到,如果说三月是针对智能化的发布,现在的发布是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让智能化融入到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据悉,东软添翼基于医院的全新定位,紧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数智新生创造价值新生为核心理念和核心目标,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生产为主到管理为要,从单点服务到立体协同,从辅助诊疗到创新医疗,从用户价值到客户价值,构建了以数据为新、智能为翼、自主可控技术为基,集约一体设计为本的全栈架构。
新一代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添翼”打破了原有系统的“流程驱动”,通过全新架构实现了“事件驱动”。
面向医院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需求,东软以咨询前置的方式介入,先帮助医院识别当前的痛点、堵点与关键难点,再据此制定方案。张霞形容,这更像是为医院提供一套“菜谱”:不同类型的医院对应不同的推荐路径。比如某家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已超过15年未升级,东软会先建议其建设全量数据中心,将数据抽取并统一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同步梳理业务流程,随后再推进业务系统的整体升级。
东软希望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走出添翼的东软,走出东软的添翼。
写在最后
智能化时代是一个商业的时代也是生态的时代,更是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元素。
“生态即合作,合作即信任。”如盖龙佳所言,通往未来的路可能是曲折的,也正因如此合作变的尤为重要,东软将与生态伙伴积极携手,共赴智能世界的星辰大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MiroMind AI等机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UniME-V2多模态嵌入学习新方法,通过让大型多模态语言模型充当"智能法官"来评估训练样本质量,解决了传统方法在负样本多样性和语义理解精度方面的问题。该方法引入软标签训练框架和困难负样本挖掘技术,在MMEB基准测试中取得显著性能提升,特别在组合式检索任务上表现出色,为多模态AI应用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改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亚马逊云服务宣布投资50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政府构建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该项目将新增1.3千兆瓦算力,扩大政府机构对AWS AI服务的访问,包括Amazon SageMaker、Amazon Bedrock和Claude聊天机器人等。预计2026年开工建设。AWS CEO表示此举将彻底改变联邦机构利用超级计算的方式,消除技术障碍,助力美国在AI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