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极狐(GitLab)中国行首站在成都正式启航,业界大咖和众多开源从业者、爱好者共聚一堂,在分享和互动中推动开源理念在中国的落地。此次中国行巡回活动由极狐GitLab社区主办,从成都出发,历经武汉、上海、北京等地,与落地城市的开发者社区深度合作,邀请开发者们围绕开源、DevOps、GitOps、云原生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助力开源社区建设。

如今,开源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开源首次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群体,这为开源的生根提供了土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开源,对于开源软件、开源技术的巨大需求也随之而来,极狐(GitLab)一直致力于构建开放、多样且极具成长空间的开源社区和生态,通过扶植初创科技企业和青年人才,支持年轻开源力量,让开源理念继续落地生根,本次的中国行巡回活动也正是以此为目标和愿景。
精彩分享:大咖开讲 论道开源
在极狐(GitLab)中国行成都站,整场活动亮点频现,干货满满,不仅有大咖的精彩演讲,更有Workshop联动环节。极狐(GitLab)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扬带来主题为《数字化浪潮下的企业内源体系构建之道》的演讲,围绕企业应用开源,详细讲解了如何实践开源,成都本地00后的创业大学生、CovScript创始人李登淳分享了《CovScript 4语言新特性与极狐GitLab跨平台构建实践》,来自成都恒道智融的敏捷开发专家邹俊为参与者们带来《敏捷转型与DevOps》,分享了敏捷转型与DevOps的技术概念和最佳实践。
观点碰撞:开源后浪对话开源老将
圆桌论坛环节,两位怀揣开源信仰的年轻人——李登淳、水歌和来自企业的资深开源专家——张扬及邹俊分享了各自的洞见和思考,并就企业的开源策略、如何利用开源做到价值最大化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Workshop演示:体验全新编程语言
在特别设置的workshop 动手实践环节中,CovScript核心研发团队进行了精彩的演示,使用极狐GitLab SaaS内测版,用四个具体例子帮助开发者们从四个常用角度(工具链的使用、数据库和中间件、图形界面以及Package的制作和发布)全面了解这门全新的编程语言,极狐GitLab带来的顺畅的体验得到了研发团队的一致好评。
继成都站后,极狐(GitLab)中国行还将继续落地在武汉 、上海落地,最后到达终点——北京,每一站,极狐(GitLab)都将为各地的开源从业者们搭建起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推动开源技术在各地的普及应用。
极狐(GitLab)创始人兼CEO陈冉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开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极狐(GitLab)致力于发展本土开源事业,培养下一代开源力量,通过建设开源联盟、举办开源社区活动、发展开源教育培训等多元化的方式,繁荣开源社区,积极推动中国开源发展。极狐(GitLab)不仅将领先的GitLab平台和技术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市场特色与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方案和服务,同时努力推动优秀开源项目在国内的发展,为国内开源生态的完善持续添砖加瓦。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能够参与进来,拥抱开源,贡献开源,让开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宣布未来四年将在阿联酋投资152亿美元,包括首次向该国运输最先进的英伟达GPU芯片。美国已授权微软向阿联酋出口英伟达芯片,使该国成为美国出口管制外交的试验场和地区AI影响力锚点。这笔投资包括2023年以来的73亿美元支出和2026-2029年的79亿美元计划投入,涵盖数据中心建设、人才培训和AI基础设施扩展,目标到2027年培训100万当地居民。
德国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团队通过两千多次实验发现了AI模型训练的神奇规律:无论模型大小和数据量如何变化,最优训练配置总是对应同一个特定数值——输出层算子范数约为128。这一"范数传递"现象为AI训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并揭示了具体的缩放法则,能够显著提高训练效率、降低成本。研究还发现分层学习率优化可带来6%性能提升,为AI训练的民主化做出重要贡献。
OpenAI与亚马逊云服务签署七年380亿美元协议,在微软Azure之外增加另一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AI计算需求。该协议将让OpenAI立即获得AWS EC2 UltraServers访问权限,计算能力将在未来七年内扩展至数千万个CPU。AWS还将为OpenAI构建基于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定制基础设施。尽管签署了这一大额协议,OpenAI仍将继续依赖微软Azure作为其主要云计算合作伙伴。
帝国理工学院团队开发的MoME系统将稀疏专家混合机制与多粒度表示学习相结合,创造出能够动态调整处理精度的音视频语音识别框架。该系统如同智能变速箱,可根据资源情况在同一模型中灵活切换不同性能模式,在保持高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减少计算开销,特别适合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