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胜发布的《2021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白皮书》(简称:白皮书)中预测,未来5年,至少3年,中国低压电器市场大概率是强增长的。
低压电器产品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建筑、工业项目、工业OEM、电网、基础设施等与宏观经济有较强的相关性的领域,这让低压电器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抗跌性,除个别年份外,市场基本都处于增长的状态。特别是从2020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复苏,地产、工业、电网、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等,使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升,这无疑为低压电器市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据《白皮书》预测,2021年低压电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21亿元,到2023年将突破千亿规模。

数据来源:《2021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白皮书》
两极分化,内外竞争,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虽然低压电器市场发展形势大好,但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市场份额也变得更加集中。头部企业依靠渠道铺设、不断地生产研发投入等,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凸显,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而中小企业或消亡或并购整合,市场份额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最终按企业份额体量形成六大梯队的市场体系。

数据来源:《2021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白皮书》
其中,施耐德作为占据全球低压电器市场将近30%的“霸主”,在中国,同样也以15%的市场占比,位列第一。但随着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外企业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也参与到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中,《白皮书》指出,国内企业正在快速替代外资企业,尤其是压缩中小品牌外资企业的份额。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在内外经济双循环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增长空间巨大。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内外兼修”双向发展
未来,低压电器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还将持续,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而在近期刚刚结束的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指出了方向,他认为数字化是制造业当前应对产业升级的最佳途径。而依靠数字化进行的产业升级,将成为行业头部企业角逐全球市场的主要竞争力。那低压电器企业如何借助销售易开展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及海外市场的快速开拓?
1.直销与分销共发展,助力企业规模化增长
低压电器产品品类繁多、应用广泛,非常适合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来实现规模销售。但针对其部分行业下游均为大客户的情况,直销也是不可或缺的销售模式。因此,低压电气企业大多采取直销+分销协同拓展的模式,通过企业直销开发行业大客户,同时,不断扩展经销商,形成深度下沉、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
在直销方面,因为产品应用行业广泛,差异巨大,不同行业的项目推进流程也不尽相同。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易,结合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设置个性化的项目阶段管理和不同的流程控制点,确保一个行业一个应对流程,从而实现不同行业项目的统一管理。

销售易项目阶段管理
在分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易创建标准的建店流程,从门店创建申请,供应商设计、报价,到验收核算等进行一站式管理,有效提升审批效率,控制建店成本,帮助企业建立覆盖全国的分销门店网络。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销售易创建渠道活动,来帮助产品快速铺市,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销售易渠道建店审批
2.国际化赋能,助力海外业务开展
据《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低压电器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而国内低压电器出口额仅为58亿元,海外市场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瞄准海外市场,进行全球化布局,通过设置海外代理商、并购盘厂等方式在海外构建经销商网络来发展出口业务。
布局海外业务,关键在于如何让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员工、代理商顺畅协同,统一管理。借助销售易,企业管理者在后台导入语言包,实现世界主流语种的支持,方便员工使用母语进行业务管理。通过区域设置,系统可以自动展示该地区常用的日期、时间、数字格式,满足各地域员工与客户的阅读习惯。另外通过个性化币种显示,在一张订单上,显示出不同的币种,方便不同地区的员工查看订单金额。销售易多语言、多地域、多币种等国际化产品能力,帮助低压电器企业在扬帆出海的同时,实现各地区业务的统一管理。

销售易英文工作界面
行业进入强增长周期,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且头部企业也已经通过数字化实践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地图将集成Gemini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将其升级为一个"全知型副驾驶"助手。这一整合将大幅提升地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导航体验。通过AI技术的加持,谷歌地图有望在路线规划、地点推荐和实时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这项由圣母大学和IBM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开发出了名为DeepEvolve的AI科学助手系统,能够像人类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文献研究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该系统突破了传统AI要么只能改进算法但缺乏创新、要么只能提出想法但无法实现的局限,在化学、生物学、数学等九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都实现了显著的算法性能提升,为AI辅助科学发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微软研究人员发布新的仿真环境来测试AI智能体,研究显示当前智能体模型容易受到操纵。该名为"Magentic Marketplace"的合成平台让客户智能体与商家智能体进行交互实验。测试包括GPT-4o、GPT-5和Gemini-2.5-Flash等模型,发现智能体在面临过多选择时效率下降,且在协作方面表现不佳。研究揭示了AI智能体在无监督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通过3331次大规模实验,系统揭示了代码训练如何提升AI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代码的结构特性比语义内容更重要,适当的抽象形式(如伪代码)可以达到与原始代码相同的效果。不同编程语言产生差异化影响:低抽象语言有利于数学推理,Python更适合自然语言任务。这些发现为AI训练数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